本书是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作者从哲学角度论证"有性的"人的基本规定,由"性沟"的历史生成切入当代社会生活,从女性的历史性"缺席"谈起。论述了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沿革与异同。详尽分析了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李小江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作者从哲学角度论证"有性的"人的基本规定,由"性沟"的历史生成切入当代社会生活,从女性的历史性"缺席"谈起。论述了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沿革与异同。详尽分析了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内容推荐 女性/性别研究作为新兴学科门类和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在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人类自我认知不可或缺的视角,亦是知识体系革新和重建的一个突破口。本书可以看作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作者从哲学角度论证"有性的"人的基本规定,由"性沟"的历史生成切入当代社会生活,从女性的历史性"缺席"谈起。论述了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沿革与异同。详尽分析了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目录 引言从女人的历史性"缺席"谈起………………………(1) J"性沟"问题 J一1"性沟"的生成及其学术影响…………………………(5) J一2"有性的人":一个新的哲学命题……………………(34) J一3"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之由来……………………(40) J一4"妇女解放"质疑:历史与现实……………………(56) 附 1."男女平等"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失与得…………(66) 2妇女研究的本土问题 2一1女性性别研究在当代中国的缘起……………………(78) 2-2我们用什么话语思考女人? …………………………(92) 2-3妇女研究的学术界定与方法…………………………f 107) 2-4"学科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121) 附 50年,中国妇女走到了哪里? ……………………f 140) 3性别研究的学术实践 3一1关键词辨析:性别(Gender)………………………(162) 3-2"性别"的认知空间与学术作为……………………(177) 3一3女性/性别研究的困境及困境的突破………………(185) 附 性别研究"主流化"进程中的新探索……………(198) 后记…………………………………………………………(231) 试读章节 文字学中有大量研究证明,现代立法家庭与奴隶制几乎是同期发生的。典型的例子可以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看到。在研究专偶制家庭时,他注意到语源学上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家族(Family)一词的意义推断出它在拉丁部落中是晚近才出现的。family出自familia,familia含有famulus之意,famulus=仆从,因此famulus可能出自鄂斯坎语的famel,famel=seI"VUS,意为一个奴隶。从family一词的本意来看,它与配偶及其子女毫无关系,而是指在pater-familias(家族之父)的权力支配下为维持家族而从事劳动的奴仆团体。"④ 马克思肯定了摩尔根的推论,认为"专偶制家庭要能独立地、孤立地存在,到处都要以仆役阶级(Domestic:Class)的存在为前提,这种仆役阶级最初到处都是直接由奴隶组成的"②。由此可以看出,父权社会的细胞虽说是父权家庭,但父权家庭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单纯的两性关系的转变,而是社会力量对自然力的改造。这种改造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战争并在战争中直接实现的。战争的直接参加者是男子。分配奴隶和管理奴隶成为战争的一部分,造就了一批奴隶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家长。最早的两性意义上的父权家庭,也许正是通过对女俘虏的占有和专有而实现的③。 早期父权家庭很大程度上与氏族内部的血缘组织并存,并在血缘社会的对偶婚姻制中直接脱胎而出。但它的出现,已经不单纯是自然进化(人和物的量的增加)的结果,而是超自然力的…… 后记 本书不妨看作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 "启蒙"这类概念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靶子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我们不得不长时间执著于这一性质的工作,是因为在女性和性别的问题上实在有太多的偏见和误区,理性之光长久未能穿越"性"和"性别"这一隐秘之地。即使在大学问家的视野中,与之相关的"真"通常也会被"常识"造就的蒙昧所遮蔽。尤其是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社会转型过程中,历史中的"性沟"和现实问题紧密纠缠在一起,造成了空前的困惑,使得女性/性别承载着"研究"之外的沉重负荷。因此,启蒙工作仍然十分重要,"解蔽"仍然是理性考察的必要前提。 坦白地讲,本书中文字的生成,其实是一个自我"解蔽"的过程。与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众多女性/性别研究著作比较,我以为,它的特点及值得阅读之处有以下两点。 首先,它从"女性"谈起,却并不认同单一的女性主义立场,它讲述的是从"女性"到"性别"到"人(性)"的认知过程。 其次,说的是"有性的人",这里谈到的却主要是中国人,它讲述的是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 我以为,以上两点是我们在这块土地上有可能就女性/性别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或从事相关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 感谢山东人民出版社袁晖先生的敦促。没有他的建议和敦促,这本书不会问世,所有以上文字只是散落在各种杂志中,连我自己也懒得翻阅,以为它们早已经成为历史了。让我吃惊的是,今天再看它们,发现这段"历史"依然新鲜,在曾经走过的这条路上我们其实没有走出太远。 谢谢编辑! 谢谢读者! 李小江 大连,丽娇湾海滨 2004年8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