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一本根据对昆虫的习性、生活的详尽、真实的观察而写成的不可多得的书。书中所记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真实可信,而且作者描述时文笔精练清晰。因而,该书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者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本书图文并茂,会让你感觉到美妙、有趣、朴实来,它既可以让你增加许多有关昆虫方面的知识,又可以让你从中了解到作者那种似散文诗般的语言的美好。与此同时,你也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那份韧劲儿,那份孜孜不倦,那份求实精神,那份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绝不罢休的博物学家感人至深的精神。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做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在法布尔的昆虫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他为我们诠释的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看到了自然界所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昆虫记》绝不仅仅是一本描写“虫子”的著作。
我亲爱的虫子朋友,一旦你们因为做不出难为人的事而说服不了那群胆大气粗的人,我就会出来说话,会这样告诉他们:你们研究剖开肚子的虫子,我却是研究活蹦乱跳的它们;你们把虫子当做令人恐惧或令人怜悯的东西,而我却让人们能够爱它;你们在车间里将它们扭拽切剁,我则是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从事观察和研究工作的;你们是强行将细胞和原生质置于化学反应剂之中,我则是在各种本能表现最突出的时候进行研究;你们倾心关注的是死亡,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我当然还要进一步表明我的思想。野猪们践踏了清泉之水,这原本是研究人类童年的壮丽事业——自然史,却由于分离细胞技术的高度发达,反而变成了令人厌恶憎恨、心灰意冷的事物。不错,我在为学者们撰写文章,为将来有一天会多少为解决“本能”这一难题做些贡献的哲学家们撰写文章;但我也是在,而且尤其是在为青年人撰写文章,我实在想让他们热爱这门你们这么想让人憎恨的自然史。这就是我为什么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原因,要求自己不去读你们那类科学华章。你们那类说教,恕我直言,真好像是用印第安人的土语写成的。
然而,此时此刻,我要做的不是这些事。我现在要做的,是说说我这块地,长期以来它是各项计划中最能寄托我情思的事物,我有心将它变成一个活的昆虫实验室。这一小块地,我最后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里找到了。这是一处当地人所说的“阿尔玛斯”,它的意思是一片只生长着百里香类植物的多石生荒地。这种地极其贫瘠,连开犁的工本费都收不回来。如果春天偶尔下场雨,地里长出些青草来,羊才会到这地方转悠几圈。然而,我这块生荒地,由于碎石层间夹杂了少许红壤,过去还曾破天荒地种过东西。有人说,这里从前种过葡萄。如今,为了种上几棵树,我们在地上挖坑,不一定在哪儿会挖出珍稀的乔本植物的根条,它们其实都已经在长期的气候作用下半炭化了。只有三齿叉能够插进这种土质,于是我不断将三齿叉踩进地里,待掘起看时,每次都非常遗憾,据说,最早种植的葡萄树已经荡然无存了。这块地上以前茂密生长着的百里香、薰衣草和一些胭脂虫栎树丛也不见了。胭脂虫栎是一种矮小树种,人只要稍微高抬点儿腿,就可以跨过它们。这些植物,特别是前两种植物,对我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以为膜翅目昆虫提供采蜜的条件。我不得不把三齿叉掘起的百里香和薰衣草,连土石带根一起复归原位。
我并未动手治理,这里有大量流动的土壤,这些土粒开始时随风而至,以后便长年积存下来。一眼望去,这块土地上长得最多的是一种叫犬齿草的禾本植物,这种植物很讨厌,三年炮火连天的战争都没能将其斩尽杀绝,可见其生命力之强。数量第二大的是矢车菊,它们长着一副哭丧脸,身上披棘挂刺,有的还带星状利器。它们中又分为双至生矢车菊、蒺藜矢车菊、丘陵矢车菊和寒地矢车菊。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当数双至生矢车菊。在各种矢车菊交织难辨的乱丛当中,支棱着一种酷似枝状大烛台的菊科植物,枝丫上吐出火苗般的橙红色大辦花,人们称之为“西班牙狼牙棍”。它浑身长满粗硬凶险的刺,其穿刺力与铁钉不相上下。比狼牙棍还高的是伊利大刺蓟,它孤零零地戳在地上,茎秆笔直,有一两米高,梢头顶着个硕大的紫红色绒球。它浑身披挂的利器,与狼牙棍相比毫不逊色。此外,还有蓟类植物家族:第一种是险恶的蓟类,浑身棘刺,让采集者不知如何下手;第二种是披针蓟,叶子很小,叶脉末端长有成梭镖般的硬尖;第三种是越长颜色越黑的蓟类,这种植物集缩成一团,酷似插满针刺的玫瑰花结。上述各种植物之间的空隙地上,爬着蓝色果实的蔓生荆棘,拉成长绳的秧条上长着无数毛刺。如果想观看一下正在一簇刺丛中采蜜的蜂类,必须穿上半腿高的长筒靴,否则就得忍受腿肚子挂血丝的那种痒痛。当土壤中还保存着几场春雨的残留水分时,这片环境艰苦的植物景观还是有其独特魅力的:双至生矢车菊黄色花头铺成的大地毯上,矗立着一座座狼牙棍的金字塔,四下里是伊利里亚矢车菊投出的横七竖八的标枪。 可夏日旱季一到,这里便只剩下一片荒芜,划根火柴就能燃起满园大火。更准确地说,这曾经就是我获得这片园地支配权时的情形。当时,我把它当做迷人的伊甸园接收了下来,想从此在里面与虫子相伴一起生活。这是我经过40年殊死斗争才换来的一块园地。
P3-P5
法布尔(1823—1915),出生在法国南方阿维尼翁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30岁的时候,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凭借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人们公认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的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请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同仁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消息传出,舆论为之震动。“了不起”、“最杰出”一类的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陆续飞向老人。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委员们还没来得及作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做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原版共十册,每册又有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法布尔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哲学家柏格森思潮的影响,他反对达尔文的变形论和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他最著名的观点是“本能就是天才”。《昆虫记》充分反映了法布尔求真求实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坚定执著的意志。他曾说自己怀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因此要“始终坚持真实所特有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在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即使感到别人指出的错误有道理,他也要先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一番,而后再欣然纠正自己的错误。正是这种对科学真理的爱,才给了他把对昆虫的兴趣变成昆虫学事业的勇气和力量。
在法布尔的昆虫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他为我们诠释的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看到了自然界所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昆虫记》绝不仅仅是一本描写“虫子”的著作。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