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就是寻找清静,一种有意的隔离,把自己的肉体安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如同把一杯浑浊的水放在某处让其慢慢澄明。让喧嚣破灭,让宁静过滤烦忧,让灯烛含羞,在迷漾中若有若无。将清晰交给暗淡,将懊恼交给遗忘,按下音响的键盘,让舒缓的乐音张开透明的翅膀翩飞,和空灵的心境合而为一,再点燃一枝香烟,让焦灼随着呼吸云散……
本书为著名诗人、散文家、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多年来的随笔精选集。全书共收入随笔69篇,分三辑。第一辑:我是谁,主要收入一些生活随笔,人生感悟等;第二辑:花非花,主要是对人、物等的看法和杂语。第三辑:职业和职业病,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随笔,文字练达,思想深遂、语言精辟是这部书稿的特点。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人对于人,知面容易,知人已颇为不易,知心则更为艰难。所谓知音难觅,古人摔琴谢知音,是因为弹琴者再也找不到从琴音中对其心境体察入微的人了,只能郁郁而终。说爱情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最高层次的爱情该与舍此无他、最为真纯的友情相一致,是相爱的人,也是真正的朋友。可人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人与人的差异是如此之大,在别人身上去寻找自己几乎和梦想无异,作为灵魂残缺的半个人在这纷乱的世界寻寻觅觅,得到的多为凄惨悲苦,迷潆中能看到近似的影子就该是幸福了,寻觅自己灵魂的肖像,或许穷其一生既不可望也不可及,用亚里士多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则是:“啊,我的朋友们,世上并没有朋友。”
一般意义上的友谊和真正的朋友是两个概念。同事、酒友、棋友,共同的嗜好,所喜欢的性格、敬仰的人等等,都存在着需要小心翼翼的维护,需要诚意和友善,谦恭有礼、恩怨分明,恩惠、义务、感激、祈求、酬谢这样的词,实际上是人与人相区别的字眼,即你是你,我是我,相互的客气是拉开距离的表示,并没有融洽无间的关系。如果是真正的不分彼此,只是一灵魂蕴藏在两个身躯里,对朋友的感谢等于感谢自己,那就是矫情了。谁会因为为自己多做了点什么而对自己感激涕零呢?蒙田称馈赠者应当对接受馈赠者表示感激,因为接受者满足了馈赠者让朋友受惠的最大愿望。蒙田的这种想法虽然不俗,但也形同自己的左手握着自己的右手寒暄、致谢,显得可笑且多此一举。
可世上口是心非、心是口非者屡见不鲜,那也难怪。一个人自己的心灵尚处于晦蔽之中,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如何能认识自己的另一半呢?人多是有面具的,身体想做什么心不同意,心想做什么嘴不同意,也是常见的事。孤独者是真实的存在、而“第二个人一插足,伪善就开始了。我们用问候、用闲语、用娱乐、用挑逗来回避、抵挡我们的同类的到来”。热恋中的人不希望有第三者来打扰,而对爱的拒绝常常在两个人当中再插进一个人来,用人把人隔开,用心思把心思遮蔽。对于那些在你受难时怕溅上血迹,你被一盆污水泼得狼狈不堪时怕污了衣衫的人,或者你既然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妨在背后再捅你一刀的“朋友”,我也是深为理解的。因为人都得活着,因为他并不是你,这也如同无法纯粹的爱情,爱与恨常常调换位置,幻想可以让血管里流着紫罗兰、三叶草、百合花的血液、耳鬓厮磨、山盟海誓,可一旦发现了缺陷和失调,便会引来惊异、悲凉和痛楚。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