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抗抗小说(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一夫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内容推荐

30多年前,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向北大荒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

张抗抗虽然以小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成就卓越的散文家。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目录

白罂栗

火的精灵

黄罂粟

沙暴

因陀罗的网

还有一次机会

残忍

试读章节

十年前的冬天,快过春节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压得整个连队没有一条可通行的路。我是从雪窝里趟过去的,鬼哭狼嚎般的老北风把人的骨髓都吹凉了。我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墓地似的高坡,如果不是出气口插着几粟挂满白霜的高粱秸,你根本就无法找到这倒楣的菜窖。

“狮子头!”我爬下那嘎支嘎支直响的木梯子,冲着那黑古隆冬的窖里头喊道。雪地上刺眼的阳光使我一时什么也看不见。

“狮子头!”我扯着嗓子喊。

没有人答应。整个菜窖没有一点声音。风在头顶的旷野上尖叫着,而这里,却是宁静的。我在黑暗中站了一会,慢慢看见那狭长的地上堆放着的一排排整齐的大白菜。白菜显露着淡淡的绿色,散发着一种略带潮霉的气味。几盏昏暗的油灯发着微弱的光,照着木柱的影子,我脊背上感到一阵阴森的凉意。

“狮子头!”我想起了我口袋里的电报。

过道那头,传来悉碎的响动,一个影子慢慢朝我走过来。我头发都竖起来了。如果不是他的一双脚在移动,我真会以为自己大白天遇上了一具僵尸。他在离我不远的柱子下站住了。戴着一顶秃了毛的尖顶山羊皮帽,一双大靰鞡上缠着绑腿;油亮的,肥大的棉裤,以及一件瘦小的旧棉袄里裹着的弓起的背,使他的整个身子变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形状。他那黄瘦的脸,干枯的皮肤,瘪塌的嘴,僵硬的下巴,使人觉得生命似乎早巳离开了他。我无法看到他的眼睛,因为他一直低头瞅着地上。

我的头皮不由倏地一麻,心里骂了一句:

“二劳改!”

“买脆(菜)?脆(菜)都是上好的……”他呐呐的说,依然没有抬头。

我听出来,这是个广东人。

“什么‘脆’不‘脆’,我找狮子头!”我嚷嚷。  他微微抬起头,慌张的看了我一眼,默默回转身,朝黑暗的过道走去。说实话,跟着这么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呆在这四下无人的地下,真得有点儿胆量呢。这个农场,前身是个劳改农场,文化大革命中,刑满释放的就业人员,有些家在城市,不愿回去挨斗,就留了下来,在农场干着最苦最累或是技术性较强的活儿。我们管他们叫‘‘=劳改”。

他提着马灯,在前面走着,犹如一个恍惚飘摇的影子。在这个影子里曾经是否有过灵魂呢?我想。即使有过,现在大概也早已死去了……

他在菜窖的尽头停住了脚步,战战兢兢的把马灯略微举高了一点,仿佛害怕那微弱的光亮会照见自己的丑陋。

我听见了一阵肥猪酣睡似的呼噜声。在这与世隔绝的菜窖里,自然不怕妨碍了任何人,灯光朝着地上的羊皮袄中裹着的~张胖圆的脸。

我用脚踢他。这个“狮子头”,没死没活地向连长请求来看菜窖,原来是这么个美差。让人家替他干活,他睡大觉。他学会雇工了;可雇工还得花钱呢!

他不情愿地坐起来,揉着红红的眼睛,是夜晚打扑克熬的。

“啥事?搅了我的好梦!”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份电报和一封揉皱的信递给他。说实话,不到这种万不得已的地步,我是决不会找“狮子头”的。他是我原先初一时的同班同学,我初中快毕业时,他初一期末考试才头一回及格。可到了文化大革命,他却“能耐”起来了,一夜之间戴上了手表,骑上了“飞鸽”。有一回还跟我夸耀破四旧时他亲手打死过一个地主婆。去年秋天我下乡到了这个农场,人地生疏,也不知从哪儿就冒出来个他,好歹也算个熟人。虽说他干活不咋的,又懒又贪,但比起来那些耍嘴皮,搞小汇报整人的人,

P1-2

序言

30多年前,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向北大荒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

张抗抗原籍广东新会,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风景优雅的西子湖畔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代,也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形成了对人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性格特征。1969年,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张抗抗带着文学的梦想自愿去了苍茫荒凉的北大荒,开始了她长达8年的知青生活。在黑龙江的鹤立农场,张抗抗经受了严酷的生活考验和心灵磨砺,好胜的性格经过摔打更加坚毅,尖锐的目光历经苦难更加敏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开始了文学写作。1972年,张抗抗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灯》发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不仅很快成为北大荒出色的知青作家,而且逐渐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革后,张抗抗来到北京,此后便长居京城,继续从事创作。这种天南地北的经历,使得她身上沉淀、融合了婉约冲淡的吴越文化、粗犷豪放的东北文化和古老又开放的北京文化,也形成了张抗抗的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抗抗对文学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理念。她长期勤勉写作,笔耕不辍,佳作迭出。《夏》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北极光》、《隐性伴侣》受到读者广泛的好评,赢得了评论界的普遍肯定;近年来,《情爱画廊》连续几个月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作女》一度引起了文坛不小的震荡。长期以来,张抗抗始终吸引着读者的注意,根本的原因在于,“她是一个特别有个性、有独特追求和自己风格的作家。对文学的那种挚爱与忠贞;那种自信、骄傲而又永不满足的对文学内容形式的求索;那种顽强表现自我的强烈主体意识;那种对现实的敏感、执拗和反压抑的抗争精神,张抗抗正是由这些层面结构而成的‘这一个’。”(张初:《张抗抗评传》)

张抗抗的小说创作总是处在一种不断探索、也不断超越的行进过程中。

在张抗抗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启蒙,这是关于人性解放、对理想和美的追求的启蒙。在《淡淡的晨雾》、《北极光》、《白罂粟》等作品中,她以沉痛的心惰描写了十年浩劫带给知识青年的苦难,并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原因。《火的精灵》的主人公岳米达,由被愚弄的盲目玩火者,差一点成为遭荼毒的被焚者,领受了的恶作剧似的悲剧命运。《北极光》中,女主人公陆岑岑接触的三个男性,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路程。诡异的历史,在青年人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甚至投下了浓重的阴影。陆岑岑却没有因此放弃理想,依然不屈不挠地追寻着“北极光”。陆岑岑的这种近乎顽固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代青年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闪耀着新的时代精神。正是因为理想光辉和时代精神的烛照,张抗抗该时期的作品真实反映了知青的生存境遇和内心世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在中期的创作中,张抗抗开始进一步关注小说艺术本身。《隐形伴侣》、《赤彤丹朱》等仍然以知青生活为题材,但这里的知青生活只是一个生活的外壳,一个言说的话语背景,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正内核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透视。为了适应对人的透视的主题转化,张抗抗在写作方式上也做出了较大的调整:不是凭记忆复述那段历史,而是从个人当下状况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拷问,把对历史的剖析和对人的剖析高度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向历史与人性内部探询的深度。《沙暴》以沙尘暴为背景,反映了知青中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的破环以及知青一代人生存的无奈。《残忍》更是揭示了人性之恶的三重关系,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完成了对知青题材创作的一次重大超越。还有她的“罂粟”系列(《红罂粟》、《白罂粟》、《黄罂粟》)等等,往往倾力营造意境,着力分析人物心理,在展现现实生活景象的同时,严肃地思考着人类的存在,拷问着普通人的灵魂。这种探求,在作者此时的散文创作中,也有极为充分的表现。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商品化、消费化倾向甚嚣尘上。张抗抗身处其间,自然也不能完全免俗。长篇小说《作女》就被有的评论者指为“作秀”之作,是商品化、消费性文学的典型代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读;错误就在于只看到了张抗抗小说的外在形态,而没有真正把握其精神指向,即作者对“作女”们并不完全赞同的基本态度,更没有看到张抗抗对“作女”们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现实的揭示与批判。事实上,张抗抗此时的创作,依然延续着她对人的主体精神的透视和灵魂拷问。《情爱画廊》触及的是艺术创作和商业化关系的话题。在商业主义全面渗透、并对精神生活形成强力牵引的当下,商业化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影响,也使美好的爱情开始异化变昧。在《情爱画廊》中,张抗抗借“情爱”这一古老话题,举起的是反叛商业主义的大旗,直率地表达了逆潮流而动的勇气和坚守人文精神的胆识。

张抗抗的主要作品从背景到人物,几乎都与她自身的经历有关。她不愿意把自己隐蔽起来,而总是以很女性化的姿态,饱满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紧扣当代青年生活,从他们的历史创伤与现实际遇中寻觅与自己个性心灵相契合的主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张抗抗率真敏锐的一面。但是,张抗抗决非那种听任感性、率性而为的作家,她善于对生活和历史进行冷静的哲理思考,因此,她的作品更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

张抗抗的理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她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深切关注。早期的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表现了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生和社会问题。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人们的个性意识开始全面觉醒,“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成为当时人们深入思考并引起过争论的话题。张抗抗在思考人生并感到人生涵义的丰富、复杂之后,创作转向了以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结构为主旋律。她呼唤人性,追求人生价值、人的尊严,批判摧残人性的封建文化,尤其善于展现特定时代的青年人从迷茫、躁动到抗争的心灵历程,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她细腻又潇洒的笔下显得真实生动。张抗抗在《心态小说与人的自审意识》中,阐释了长篇小说《隐性伴侣》的创作思想:“近年来,我越来越多地思索着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人为什么无法摆脱那种与生俱来、由死而终的痛苦;真善美作为一种美学理想普照人类,然而三者真正达到过内在的和谐么?人追求真实而真实永远是地平线么?在对于人的观念一次一次重新思考中,我想为人的灵魂写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决不是一部反映‘文革’十年的作品,也无意再现北大荒的知青生活,更不想探讨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念。尽管我的小说在取材上涉及以上几个方面,但我更希望它是一个大容量和高密度的载体,在通往广阔的宇宙空间的进程中完成对自身的超越。”在张抗抗的作品中,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事件,知青部落中的种种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婚姻爱情等等,的确超越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性,而成为一个个载体,承载知青一代“人在本质上走过的心路历程”,传达他们对社会、人性的哲学思考,从而揭示人性神秘的帷幕,适使读者对人性世界的二重性进行反思、反省。

张抗抗的理性特征还表现在艺术探求方面。张抗抗无疑是以现实主义创作起家成名的,但她没有抱残守缺,死守着现实主义的陈规定俗;张抗抗不可避免地经受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与浸染,但她没有缴械投降,成为世纪末的潮流中人。她吸纳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有益营养,运用内心独白、幻觉梦境、意识流、象征隐喻、意象营造等更为复杂的手法,却坚持着对人生、社会、历史的哲理思考,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她将自己对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位置与价值的研究,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与追究融入艺术形象之中,从而使得作品深沉凝重,耐人咀嚼,有形而上的意味。《隐形伴侣》等作品中文笔的潇洒自如与主题格调的沉重,形成了一种张力。“罂粟系列”精心营造了“毒”与“美”统一的“罂粟”意象,并赋予多重的意义蕴涵。《因陀罗的网》、《火的精灵》等也是以意象的营造来深入思考人生、人性的。张抗抗的艺术探索可谓与时俱进、日渐精进,但都是为了服务于对人生、社会的理想思考。这正是张抗抗没有被时代潮流所淹没,在当代文坛上能够真正独树一帜,永葆创作活力的根本原因。

张抗抗虽然以小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成就卓越的散文家。在张抗抗己发表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散文占了三分之一强,出版的各类专集中散文集占了近一半。其中《你对命运说:不》、《牡丹的拒绝》和《张抗抗散文自选集》等在读者中声誉很高。她的散文,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