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
分类
作者 黄全愈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用一大堆书本把孩子压趴下;天赋教育是给孩子一个恰当的、优越的教育条件。让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变为现实。本书所倡导的理念、所描述的故事、所介绍的方法对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启示、一种有益的借鉴、一种及时的帮助。

内容推荐

美国的天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人为本,以培养Learning-explorer(学生)为目的,以“自我教育”为归宿。

目录

我们都来写历史 代前言

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颠覆”美国天赋教育

读者的重托

一 造就天才是不是梦?

美国也搞神童教育吗?

丑女把父母告上法庭的启示

掀起你的盖头来

美国教育部长给“神童”下定义

“万花筒”式的天赋教育

二 你的孩子是神童吗?

现代神话——批量造“神童”

“神童”是什么样的?

怎么选“神童”?

三 谁有资格当神童的老师?

师傅的师傅

给猴子一棵树

“游戏”一回课题研究

孩子心目中的老师

天赋教育老师的特点

四 为什么要“颠覆”美国神童教育?

早学、多学是早慧教育吗?

美国“童子功”不屑早学、多学

13年早知道

美国“童子功”的第一招

美国“童子功”的第二招

培养“聪明的孩子”

还是“智慧的学生”?

“颠覆”美国天赋教育

天赋教育的目标

五 家长怎么给天赋教育“补课”?

“可以”、“需要”、“应该”

母亲成了“母老虎”

要的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天赋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给EQ(情商)补课

在家办个“家庭理事会”

六 天赋教育需要什么社会环境?

“硬件”和“软件”

德育难教

莫名其妙的恐慌

教育不是时装表演

被“禁闭”在车里的家长

别自己吓自己

七 美国的神童教育“神”在哪里?

“三脚架理论”

“教”的起点, “育”的归宿

“养成教育”的局限

自我教育的盲区

别小看香蕉从生到熟的过程

自我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

利用人的特异功能——自我教育

八 天赋教育从哪里起步?

为什么特别重视社会研究课?

历史的火锅煮些什么?

孩子的致命罩门

Care的价值观

当你帮助过的人不帮助你

九 数学是“算学”吗?

以讹传讹

数学不是算术

美国重视“双基”,还是中国重视?

怎么是上“数学课”,而不是上“算术课”?

数学也是一门艺术

十 人人都需要要领导素质吗?

当官才需要领导素质吗?

难道世界一流大学闲极无聊?

宇宙飞船着陆在何处?

如何自救?

杀一个回马枪

十一 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产生问题?

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吗?

创造需要丰厚的知识吗?

“问题成堆”好不好?

圈套套不出的问题

用问题来扼杀问题

用问题引发的问题

不该用智慧来重复他人

应该用智慧来创造自己

十二 研究性学习,还是学习性研究?

翻译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

取消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

别让研究成果烂在肚子里

披露一份“武功秘笈”

点评“武功秘笈”

十三 “教是为了不教”,还是“不教是为了教”?

“美国孩子起跑落后,终点领先”

是伪问题吗?

为什么美国孩子后劲儿足?

反思“教是为了不教”

“自教”还是“自学”?

教案评点

后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与其他五花八门的天赋教育计划相比,拉科达学区的天赋教育计划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天赋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每星期抽一些时间到天赋班里学习;二是天赋教育只安排“社会研究”课,其他的科目学生个人可以以跳级的形式处理;三是高中不专门设天赋教育计划,而是让有能力的高中生提前学习大学课程。

对这种形式的天赋教育,我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并且与教育学院有关的教授、中小学的天赋教育老师、学区的专业管理人员、天赋班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探讨乃至争论。我认为,拉科达学区的天赋教育计划周全地考虑了天赋班孩子的特长、需求和弱点,从而扬长补短,使得天赋班的孩子能在健康、适中的环境和氛围中充分发展。

比较中国的“少年天才班”或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教育,我认为这种为孩子提供“天赋安全地带”的做法,要比“天才集中营”式的方法更适合早慧孩子的健康发展。

首先,天赋班的孩子在各方面或某方面超过一般孩子,这既是他们的长处,也可以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记不得是哪个神话里有个大力神,一旦站在大地上就力拔山河,但只要脚跟离地,哪怕仅半寸,立即就变得手无缚鸡之力。

倘若我们能够像量化神童的IQ一样量化大力神的力量,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数值都很高。但是,当我们对照神童和大力神的弱点,我们也会发现,他们的弱点同样会使得他们弱不禁风。天赋班的孩子可以很出众,也可以很脆弱,长处和短处都很明显。克服了弱点,优点倍增;一旦短处占上风,天赋班的孩子将会比普通孩子还软弱。超常孩子的自杀几率高就是一个佐证。

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一片恐慌,全国各地都大搞天赋教育。1961年9月,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就集中了全市30个最聪明的10来岁的孩子搞封闭式的天赋教育。30多年后,其中的一个女孩(当然,现已年过半百)以这个天赋班为研究蓝本写了一本书《聪明的女孩们》,引起轰动。后来,她又以该班为研究对象写了另一本书《聪明的男孩们》,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社会孤立”。几乎是一开篇,她就引用了其中一个男孩的话:“……到了新学校(译者注:这是一个专门为天赋孩子设立的封闭式学校),整个感觉就是,生活全都完啦,现在不得不只跟天赋孩子在一起玩了。”即便让天赋孩子生活在常人中,他们都可能有社会自闭症,就更不要说把他们封闭起来了。经过多年的实践,美国教育界已总结、吸取了这个教训。

如果说现在美国天赋教育有什么绝招或秘密的话,那就是在用IQ测试或其他什么手段把天赋孩子选出来后,立即把他们送回“凡间”:不让他们高高在上,不让他们“高处不胜寒”,不让他们自以为是,不让他们脱离“群众”,不让他们脱离现实,不让他们孤立于社会:而让他们牢牢地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力神。天赋班孩子的致命弱点是难以在同龄人中完成社会化。把优点和缺点相同的天赋班的孩子长期“圈养”在一起,他们就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以致因社会化不完善而孤僻怪异,造成身心不健康,就像脚跟离地的大力神一样弱不禁风。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当我们把现实社会看作大力神的大地,就不难找到天赋班的孩子“撬动地球”的支点了。

要使脚跟牢牢地站在大地上,参加天赋教育计划的孩子就不能像国内少年班那样集中“圈养”,就要让他们“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正常的环境中培养正常的群体意识,进行正常的社会化。

P020-021

序言

母亲是在抗战期间读的中大,主修历史。后来,她到柳州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在中大读历史,却当了中学教师?”

母亲说:“搞教育就是写历史……”

我当时听不懂。

记不得是哪一年,有一天,突然有人重重地敲门。门一打开,一个大汉跪倒在地。连声说:“何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是个罪人,在牢里,我总在想,如果我听您的话,就不会是这样。出狱的第一天,我要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您……”

文弱的母亲竞有这种震慑力,让缩在墙角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母亲高度近视,晚上家访,总要带上我们中的一个做“小拐杖”。结果,常常是我们睡着了,让母亲一脚深一脚浅地背回来。其实,母亲才是领我们步入人生的“拐杖”。

某日,母亲对护理人员说:“你休息一会儿,我也想睡一会觉了……”这一睡,母亲就再没有起来。

后来,学生集资重建了母亲曾任教的中学校门,并把一个平凡的老师的名字刻在校门上。

我们家四个孩子中,有两个搞教育,与母亲“写历史”的濡染不无关系。

光阴荏苒,时空交错。

最近,我在搬家时无意中看到20年前《作家》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小皇帝”》,其他人都在忙进忙出,我却“躲”到厕所里,一口气把它读完。我对其中一段话颇有感触:“眼下的独生子女们,在二十年以后都将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续写中华民族的历史。而我们的一大批年轻父母们时下所做的不仅仅是哺育孩子,多多地做新衣服,买巧克力,每天不辞辛劳送孩子去幼儿园。我们同时也是在缔造历史!”

培育孩子就是在写历史。说得很深刻!

我们每一个养儿育女的父母、教书育人的教师、实践自我教育的孩子,都是在续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然而,我们续写的这段历史到底怎么样呢?这些年来,不管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或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重新翻开这段历史,重新审视我们亲手缔造的这段历史……

据讯,1979年曾有一个中国访问团到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洋洋洒洒的数万字报告。说是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轻视数理化;下午1点多就放学回家,根本不懂“家庭作业”为何物,只知道昏天黑地地玩;课堂乱如自由市场……结论是: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20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孩子纪律性强:7点前街上多是学生,边走边吃早点;每天都有“家庭作业” (把每天的“家庭作业”当成奇闻来报告,本身就是奇闻);把考试成绩最好的称为优秀生……结论是: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再过20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

27年过去了,“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其科技继续领先世界;而中国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致使孩子高分低能……

历史证明,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为什么错?

错在哪里?

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向何处去?

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不能承载世界一流大学?

科技的摩天大厦、诺贝尔奖台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科技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育作“基础”?

以考为本的中国基础教育能不能承载一个创新型国家?

……

凡此种种,非常值得我们这些亲手缔造这段历史的父母、老师、孩子去深思,去反省!

这也是我——曾经作为“历史”被缔造,也作为曾经参与缔造历史的一员,并且有机会跨视角地审视中关两国教育的非“旁观者”,试图在这本书里与读者一道去思考,去回答的问题……

后记

矿矿小学天赋班有个老师叫路易丝·舒尔茨(Lois Schultz)。当时,我们刚搬家,要忙许多琐事,而且矿矿上的是小学六年级,马上要读初中。也就没怎么跟这间小学打交道。只是为矿矿进天赋班的事,与路易丝见了一次面。那还是1996年夏天的事了。

五六年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路易丝从另一个城市打来的,她惊叫道:天赋班一个女孩的妈妈,一大早,从当天报纸的头版得知矿矿在中国出书的消息。就给她挂电话……我忙解释道:矿矿出书的事,我们谁也没说,保密了一年多,但当地媒体还是从其他渠道知道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电话里,我觉得她对天赋教育颇有心得,就说:“如果将来写天赋教育,有些事情还想请教您……”路易丝表现出极大兴趣。又过了一两年,写作天赋教育渐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有过更多的接触,并且商谈了合作写书。后来,我的《“高考”在美国》都出版了,路易丝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4年底,我再约她谈书的大纲,她回了个电邮,含含糊糊地说:最近在医院检查身体,过两天还要到另一家医院复查,看看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

我隐隐约约感到有问题,但又不好问。我试着发了一两份无话找话的邮件,均石沉大海。2005年元月,我收到山姆(路易丝的先生)传来的邮件:路易丝得了重症……

今年元月,再接到一封邮件,说是路易丝已不能说话,只是在她想笑的时候,眼里还能闪出小小的光亮……

《天赋教育在美国》一书,毕竟曾与路易丝商谈过,如不出意外的话,她极可能是书的作者之一。今天,只能在这里为她写一篇后记。我对路易丝了解不多,只好请矿矿代笔。

书评(媒体评论)

培养聪明的孩子和培养智慧的孩子,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区别,而是意味着两种教育观念的不同,意昧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金教育是否内化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伦娥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所倡导的理念、所描述的故事、所介绍的方法对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启示、一种有益的借鉴、一种及时的帮助。

——广州市第四十二中学教育硕士·陈祥春

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用一大堆书本把孩子压趴下;天赋教育是给孩子一个恰当的、优越的教育条件。让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变为现实。

——家庭杂志社资深记者·翟永存

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就是对孩子天赋的认知,于是多少年来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教育,培养的是一个模子的人;而人们又盲目去追求表面上的教育公平。不懂得创设一个适合孩子天赋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