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的作者继续谋杀——又出新书啦!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阿瑟·A.伯格教授的这本《哈姆雷特谋杀案》无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个衍生物,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亨特探长外,都是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他们分别代表了心理分析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社会学批评、接受美学批评和传统的文学批评。作品中充满了喜剧性的揶揄和戏谑,常常令人捧腹。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各种批评流派的局限,也顺带讽刺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些荒诞现象,勾勒出一副文学教授的众生相。
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空前繁荣: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理论、接受美学、文学史批评……各派都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视角或方法。作者巧妙地把这些批评理论编织到了他的谋杀小说中,让每个流派都面对《哈姆雷特》发言,让他们互相辩难,互相揭短,最后又走向毁灭,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概貌,并对文学理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也不乏独立的文学价值,作品充满了喜剧性的揶揄和戏拟,常常令人捧腹。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各种批评流派的局限,也顺带讽刺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些荒诞现象,勾勒出一幅文学教授的众生相。
书中人物简介
本书涉及的《哈姆雷特》中的人物简介
第一章 是我用小斧子劈了那个视男人如寇仇的婊子的脑袋瓜
第二章 我叫阿戈斯蒂诺·格利奥马
第三章 我住在旧金山的琼斯待
第四章 我让每一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第五章 我梦到自己变成弗洛伊德,给哈姆雷特作了心理分析
第六章 “我的分析,”我说,“源于……”
第七章 恶毒命运的飞箭……
第八章 《旧金山时报》刊登了伊西死亡的消息
第九章 您是美兰妮·荣格弗洛伊德吗?
第十章 早上8点,我该和奥拉夫散步了
第十一章 鲍里斯正点迈点斯熟食店享用丰盛的早餐
第十二章 革命英雄常常来自资产阶段
第十三章 我在柜子里搜寻合适的衣服
第十四章 我在展厅里溜
第十五章 服务员发现了他的尸体
第十六章 安娜斯塔西娅·斯皮瓦克-托洛茨基神情紧张
第十七章 我们在希尔顿酒店的咖啡屋找到了克里斯泰娜教授
第十八章 过了一会儿,安娜斯塔西娅决定去看图书展
第十九章 我让奥拉夫在后门守着
第二十章 欢迎收听《作家与作品》,我是米切尔·布拉斯尼
第二十一章 我等到凌晨两点才给美兰妮打电话
第二十二章 你能想像当代时有我惊讶
致谢
我让每一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这是东道主的一项义务。参加晚宴的客人同样得履行自己的义务——必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幽默与风趣,还要摆出对主人提供的饭菜和酒水颇为欣赏的样子。
吃虾的时候,我向乌塔普拉德什问起他准备在大会上宣读的那篇讨论《哈姆雷特》结构的文章。他又矮又胖,蓄着乱蓬蓬的山羊胡,鼻子长得像个小灯泡,皮肤黑黝黝的。他近视得很厉害,戴着厚厚的眼镜。他来自印度……很可能出身最低的种姓,恰好碰到政府赞助,混进了一所二流大学,又不知怎的骗到了留学英国的奖学金,在牛津拿了个硕士。但对我而言,上牛津总比上哈佛强点儿。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连美国自己的学生都不够上了,可是教书的美国人远远不够。这些研究生院的教授们总是绞尽脑汁躲开本科生。坐在一间小教室里,和五六个对课程多少还有些兴趣、甚至还算得上聪明的研究生随意讨论,总比对着满教室不守规矩、没精打采、愚蠢透顶的本科生让人受用。《纽约时报》上老是有人说,如今多数的本科生都只知道吸毒和酗酒。他们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实在匪夷所思。
当然啦,那些名牌学校的本科生经常还是有些脑子的,可是他们一般都有些心理疾病,一门心思惦记着医学院或者法学院……而那些木一点的呢,就瞄着商学院。
“伊西——你对自己的论文还算满意吗?”我问他。我就知道,他开口就会说“广袤的印度次大陆”。
“我们这些从广袤的印度次大陆来的人,”他说,“对知识界重要潮流的专注,远远超出你的想像。印度的大学里仍有很多人对结构主义感兴趣,不像美国这儿,人人都跟风转向了后现代主义。估计你也猜到了,我。的论文又是一篇结构主义的分析——这次的对象是《哈姆雷特》。”
“你怎么受得了?你都用结构主义分析多少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了?”美兰妮问,“把他的戏剧,还有别的那些文本,拆成一个个小零件,又组装起来,你不觉得烦吗?
P20-21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400年来,讨论它的论文、专著浩如烟海,几乎每一位睿智的人物都会捧起它,检视一番,评论一番,但他们从来无法就这本书达成一致。评论家们从不同的社会立场、不同的文化思维、不同的批评流派、不同的审美趣味出发,无穷无尽地生产着关于《哈姆雷特》的评论,然而这部作品的内涵丝毫没有衰竭的迹象,魅力也没有丝毫的减损。由《哈姆雷特》改编的话剧和影视作品广受大众欢迎,演员们都以扮演其中的角色为荣。以《哈姆雷特》中的人物为原型的文学作品已俨然成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剧中的经典台词也早进入世界各国的语汇库。
阿瑟·A.伯格教授的这本《哈姆雷特谋杀案》无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个衍生物,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衍生物。首先,它是一部小说,一部探案形式的悬念小说,但它的情节与《哈姆雷特》的情节没有直接关联,小说中的人物也没有剧中人物的影子,因而与以《哈姆雷特》为灵感的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其次,它里面充满了关于《哈姆雷特》的评论和分析,但它绝不是一篇论文,一部专著,它也没有一以贯之的评论立场,因而也不同于阐释《哈姆雷特》的学术著作。然而,它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哈姆雷特》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当代莎学研究的一些主要流派和观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学术参考书的价值。
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亨特探长外,都是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他们分别代表了心理分析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社会学批评、接受美学批评和传统的文学批评。每章前面的引文有些摘自经典的评论著作,有些为作者杜撰,但都清晰地凸显出了各种批评流派的文风和观点,小说中的对话又以浅近平易的语言将这些观点具体化了。比起那些抽象介绍文学批评潮流的文字,这种处理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吸收。
但这本书也不乏独立的文学价值,作品中充满了喜剧性的揶揄和戏谑,常常令人捧腹。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各种批评流派的局限,也顺带讽刺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些荒诞现象,勾勒出一副文学教授的众生相。
本书作者伯格教授的学术荒诞小说《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已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在国内出版,译者相信眼前的这本书也会带给读者同样的智力收获和情感愉悦。
李永毅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