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心理治疗普及丛书》的第一本,是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卫生与辅导。一个人出生后,就会经历婴儿、幼儿、孩童及少年的各个阶段,然后经由青春发育,成为青少年,并进入青年人的阶段。为了有效的给儿童们施行心理上的辅导,首先要知道儿童的心理特点,更需要从心身发展的角度来了解他们,本书就从这些层次分别做说明,并随时解释辅导的要领与方法。本书尽量书写得深出简入,通俗而容易理解,希望能协助儿童的家长、养育者、老师们对儿童提供适当的养育与管教。更希望能对从事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治疗者做参考,并运用于他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帮助改善儿童的心理,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安全与愉快,身心更健康。
这是《心理治疗普及丛书》的第一本,是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卫生与辅导。一个人出生后,就会经历婴儿、幼儿、孩童及少年的各个阶段,然后经由青春发育,成为青少年,并进入青年人的阶段。为了方便起见,在本书里使用“儿童”的总称呼来涵盖早期的小孩,即包括从婴儿到少年的各个阶段,来区别日后的“青少年”及“青年人”,为了有效的给儿童们施行心理上的辅导,首先要知道儿童的心理特点,更需要从心身发展的角度来了解他们,这样才能把握他们各种心理与行为的问题。本书就从这些层次分别做说明,并随时解释辅导的要领与方法。 本书是根据作者过去曾以繁体字出版的《儿童发展与心理卫生》为基础而做的修补与增著;特别是增加了有关辅导的内容。为了配合实际应用,列举了一些个案,并加以分析与讨论,以便就这些例子为参考,能做单一反三的广泛运用。这些个案大部分是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就诊过的个案,由该中心的同事们分别提供,经由作者稍加修订。在此特别致谢这些同事们的参加著写及协助。所列举的各例都曾加以修饰,以便隐蔽私人背景。编著者要感谢个案与他们家人的合作,通过他们的情况可帮助更多需要被辅导的儿童们。 本书尽量书写得深出简入,通俗而容易理解,希望能协助儿童的家长、养育者、老师们对儿童提供适当的养育与管教。更希望能对从事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治疗者做参考,并运用于他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帮助改善儿童的心理,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安全与愉快,身心更健康。
口欲期(0-1岁)
婴孩初生到周岁左右,其基本欲望与需要为:被好好喂食、饮水、睡眠、排泄、被人拥抱、接触、被人关心安慰、感到舒适。其本能的满足乃经由口腔的吸奶、吃、喝,皮肤的接触,即被抱、摸触而获得,因此以吸奶满足的“口欲”这一称呼来代表此发展阶段。口欲期的重心在获得安全及舒适感,主要依赖抚养者的喂食、照顾及保护而获得满足。
在“口欲期”阶段的婴儿,其基本需要除了要饮、食、睡眠得到满足,且躯体上感到舒适之外,在心理上也须经人抱、接触、关心、安慰、保护而感到安全、满足、舒适。在此阶段,假如不被关怀、照顾及保护,婴孩在心身各方面都容易受到挫折与打击。比如母亲生病,无法照顾婴儿,婴儿被遗弃或忽略,甚至被虐待,对婴儿来说是较大的应激;就算是少被拥抱、亲热、照顾,或不理会,婴儿也会反应敏感。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此阶段的婴儿跟养育自己的人,如母亲或保姆,尚无“你”与“我”的清楚区别,人格上来说,尚没有明确的“自我”的界限与功能的形成,心理上与母亲或保姆等养护人仍混合在一起,且是寄生的关系状态。
此阶段的婴儿,因其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尚未发达,也不会用剧烈的行为来反应,对于挫折或应激只会静默且被动性的反应,如心身发育迟缓下来,对外界反应较慢,显得麻木没知觉;顶多变得常哭泣吵闹,要人拥抱、关心。有些婴儿变得很贪吃多饮,唯恐吃不饱、喝不够似的,拼命吃喝,过分饮食且过重。
这时期的婴孩,因其安全感完全依靠父母或其他保护者,所以对于跟父母或保姆的分离最敏感,反应也大。有些婴儿遇到分离的威胁,就吸拇指,抓抱枕头,粘住被单,找可以抱、摸、触的代替品,可以说是“口欲期”,需经由口部及皮肤的刺激而感到满足的特点。
有些人长大成人之后,仍浓厚地保留“口欲期”的特点与气息。如性格上仍喜欢“粘”在别人身上,无法自行自理,缺乏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在心理上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一遇到困难,就卷身躲进被窝,蒙头不管,也不去处理问题;喜欢以吃、喝、享受,被人安抚来应付困难,可说是早期的口欲期表现。P12-13
这是《心理治疗普及丛书》的第一本,是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卫生与辅导。一个人出生后,就会经历嬰儿、幼儿、孩童及少年的各个阶段,然后经由青春发育,成为青少年,并进入青年人的阶段。为了方便起见,在本书里使用“儿童”的总称呼来涵盖早期的小孩,即包括从嬰儿到少年的各个阶段,来区别日后的“青少年”及“青年人”。
为了有效的给儿童们施行心理上的辅导,首先要知道儿重的心理特点,更需要从心身发展的角度来了解他们,这样才能把握他们各种心理与行为的问题。本书就从这些层次分别做说明,并随时解释辅导的要领与方法。
本书是根据作者过去曾以繁体字出版的《儿童发展与心理卫生》为基础而做的修补与增著;特别是增加了有关辅导的內容。为了配合实际应用,列举了一些个案,并加以分析与讨论,以便就这些例子为参考,能做单一反三的广泛运用。这些个案大部分是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就诊过的个案,由该中心的同事们分别提供,经由作者稍加修订。在此特别致谢这些同事们的参加著写及协助。所列举的各例都曾加以修饰,以便隐蔽私人背景。编著者要感谢个案与他们家人的合作,通过他们的情况可帮助更多需要被辅导的儿童们。
本书尽量书写得深出简入,通俗而容易理解,希望能协助儿童的家长、养育者、老师们对儿童提供适当的养育与管教。更希望能对从事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治疗者做参考,并运用于他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帮助改善儿童的心理,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安全与愉快,身心更健康。
200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