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朱万曙等编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池州市和典山市两地召开了。围绕着会议主题,大部分代表都提交了论文,共59篇,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戏曲文化与徽州,二是池州傩文化,三是徽州及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四是中华文化视野下的戏曲、民俗和傩文化。有的论文侧重于文本研究,有的论文侧重于田野调查,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闪耀着真知灼见,是对徽文化的新的拓展,也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的学术收获。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取了43篇,予以结集出版。本论文集的出版,为从事徽文化、戏曲、民俗等领域研究的学者都会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迪。

内容推荐

2003年2月7日至12日,当全国各地还沉浸在浓郁的羊年春节气氛中,“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池州市和典山市两地召开了。

围绕着会议主题,大部分代表都提交了论文,共59篇,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戏曲文化与徽州,二是池州傩文化,三是徽州及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四是中华文化视野下的戏曲、民俗和傩文化。有的论文侧重于文本研究,有的论文侧重于田野调查,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闪耀着真知灼见,是对徽文化的新的拓展,也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的学术收获。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取了43篇,予以结集出版。

目录

前言

微商与西商之比较及对戏曲的贡献

明代微商与昆曲的兴盛

微班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微剧东渐与里河乡班的祭台敬神

浅谈微文化和目连戏的“变”

微州会馆与微州戏的播扬

“微池雅调”剧目述考(提纲)

明清两代微州的演剧活动及其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程士廉和他的《小雅四纪》

谈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潘之恒表演论之特殊性

祁门县马山村目连戏班初探

传统民间戏曲与微派建筑装饰

青阳腔与俚歌北曲的融合

明代青阳腔剧目初探

刘城和他的四首“观傩诗”

傩戏三型辨

远古遗响

——傩文化中的生殖崇拜

大宇坑风情札记

傩戏、青阳腔与祭祀仪式的缘生形态

近二十年我国傩戏研究综述

微州的民间信仰述论

从民间歌谣看微州人的观念世界

俞樾眼中的微州风谷

绩溪镇傩舞《破寒酸》

皖南抄本《泄天机》的文化价值

歙县南乡婚嫁民谷与撒帐歌

微州民间祭祀歌舞

“迎接奇形怪状人”民俗与戏曲发展的关系

中国族传承小戏“讨口子夫妻”

试说安微花鼓灯与陕北秧歌之关系

近世庙会戏文与乡土社群教化

——在江南民间戏文的整体场景下考察

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

——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

中原民俗戏剧初探

蒙古草原的傩文化

亦庄亦如祭仪剧

民间狂欢仪式:黄梅戏的相对原生态

槐荫树探源

关于《佛说目连救母经》及《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的成书年代

诺皋、傩戏与诗赞体戏曲

民间剧与文人剧的差异

——以元杂剧《桃花女》故事为例

试读章节

     明代徽商与昆曲的兴盛

昆曲兴起于明代中叶,苏州是它的发源地,苏州一带的文人士大夫以其丰富的戏曲创作和活跃的家班演出为昆曲的兴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人文环境,可以说,在昆曲发展的过程中,苏州文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昆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股力量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徽州商人。徽商也崛起于明代中叶,江浙一带是徽商经营的重点区域,时间和空间上的遇合为徽商介入昆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徽商大贾在江浙一带奢侈性消费促进了昆曲演出市场的发展,同时,徽商为了商业上的需要,他们投入资金养家班、教戏子,以此为工具加强与官宦阶层的交流,对提高昆曲表演艺术水平、扩展昆曲的传播范围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起徽商,人们往往会想起“徽骆驼”一词,这是形容徽商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而且我们能够在许多徽商传记中看到对他们勤俭持家的描述,这不过是徽商生活的一个侧面,徽商追求声色之娱也是很有名的。汪道昆《太函集》卷二《汪长君论最序》说:“新安多大贾,其居盐策者最豪,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召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李维桢也说:“新安高赀贾人饬冠剑,连车骑,博戏驰逐,好气任侠,作色相矜,后房佳冶曳纨练,珥金翠,别有名倡选伎,歌房舞衫与金谷绛惟争胜。”徽商中有许多人是从小就开始经商,有些则是科场上不得意转而经商,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其中也有一些人喜欢吟诗作赋,但雅俗共赏的戏曲还是他们最钟爱的艺术样式。徽商中有许多人酷好戏曲,如休宁商人汪元蠡“特好声伎,所值柔曼倾意,至垂橐与之,岁人足以更费,不为衰止也”。由于万历以后,昆曲成为曲坛霸主,江、浙尽皆流行昆曲,徽商所爱好的戏曲也是以昆曲为主。虽说“无徽不成镇”,徽商的足迹几遍天下,但徽商中财力雄厚的还是集中在江浙一带,这是因为两淮、两浙的盐业有丰厚的利润,在两淮盐业经营致富的徽商有的卜居扬州,更多是居住南京,这里成了富商大贾的销金窟;在两浙盐业中经营致富的徽商大多居住在杭州,这里也是富商云集的地方。南京、杭州加上昆曲的发源地苏州是明代昆曲演出的三个中心。在南京、杭州活动的徽商对两地昆曲演出的繁盛有重要的影响。

南京是明代的留都,这里挤满了失意的官僚、落魄的文士以及腰缠万贯者,王思任曾说:“金陵故四方大都会,奸利者于斯,而大豪古侠亦于斯。”他们是娱乐场中的主要消费群体,万历以后,徽商大贾们更是渐领风骚。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马伶传》云:“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日兴化部,日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侯方域的《马伶传》写马伶在某丞相门下呆了三年,习得丞相精髓,其后演《鸣凤记》中的严嵩而酷似之,他不是为马伶作传,而是为某丞相作传,是说某丞相属严嵩一类的人物。侯朝宗所写的马伶的故事并非是完全虚构的,他在传中提到的南京两个有名的戏班兴化部、华林部确有其事。

P32-33

序言

2003年2月7日至12日,当全国各地还沉浸在浓郁的羊年春节气氛中,“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池州市和黄山市两地召开了。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池州市人民政府、黄山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黄山学院、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协办。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外,还有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台湾的朋友,共90余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予以报道。

会议分为池州与黄山两段举行,学术研讨与田野考察相结合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特点。2月7日,在池州举行了开幕式,并进行了一整天的学术交流;8日,会议组织代表们考察了丘村柯的傩戏、傩仪演出,晚上还观看了池州市文工团的傩戏演出。2月10日,会议组织代表们考察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和渔梁街的歌舞;11日,前往祁门县历溪村考察了目连戏的演出活动:12日.又举行了一整天的学术研讨活动。由于得到各举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内容饱满,结合会议主题进行的学术考察,使代表们感到收获颇丰富。

徽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戏曲、民俗是其中的两个层面。通过对戏曲、民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徽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可以深化对地域戏曲和民俗的研究,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互相映照,其立体的文化貌像更为清晰。此次会议召开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抢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会议也起到了呼应作用.其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

围绕着会议主题,大部分代表都提交了论文,共59篇,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戏曲文化与徽州,二是池州傩文化,三是徽州及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四是中华文化视野下的戏曲、民俗和傩文化。有的论文侧重于文本研究,有的论文侧重于田野调查,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闪耀着真知灼见,是对徽文化的新的拓展,也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的学术收获。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取了43篇,予以结集出版。少部分论文或因为论题和会议主题结合不紧密,或者只是提纲,只好舍弃。另外,还有部分与会代表在会议上发表了精彩的见解,但未能形诸文字,而论文集出版时间也不能拖得太久,也就不再等待了。

相信本论文集的出版,为从事徽文化、戏曲、民俗等领域研究的学者都会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迪。对于编辑方面可能存在的疏误,也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8: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