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色旅游系列丛书”之一。“红色旅游系列丛书”特别邀请国内著名的党史、军史和旅游专家参加本系列丛书的编写,在线路设计、景点选择、旅行常识配备等方面都充分关照了红色旅游出行者的需要,红色景区(革命遗迹)和绿色山水、文化景观通盘设计,革命传统教育、祖国山河欣赏和民族文化遗存品味融为一体,知识性、资料性和休闲性多功能兼备。
本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红25军抗日先遣出发点河南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遗迹以及该地区的文化、自然景观。如果你想踩着老一辈人的脚印体验长征的话,现在就可以在背包里装上本书上路了。
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整个陵园由大门、“燎原”浮雕墙、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事迹陈列室、英烈广场、流芳园、红星亭、大别山魂——为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组成。
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上面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11个金色大字。
花岗岩浮雕墙:其名“燎原”,总面积189平方米,由10幅历史画面组成。火炬象征着革命“火种”;中央的3面红旗代表诞生于鄂豫皖苏区的3支主力红军——红4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红旗右侧的红军战士头像和党旗表示红军的性质和“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红旗下边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象征着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权和大别山革命斗争指挥中心的建立。
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呈五边形结构,高13.1米,象征和纪念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13万多名优秀儿女。塔的正北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堂为古典苏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上部为半球形,下部为四方体。悼念大厅的正面,是红色花岗岩装饰的三面红旗,上面镶嵌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6个鎏金大字。正下方是由橄榄枝、菊花、绶带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
烈士事迹陈列室:介绍鄂豫皖苏区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序厅展墙上展有鄂豫皖苏区1927年到1947年大事年表。20年来,大别山革命不息、红旗不倒。烈士事迹陈列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厅内以照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展出形式,集中介绍了鄂豫皖苏区著名烈士事迹。展墙上由北向南是朱德、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人的亲笔题词。
英烈广场:广场由英名墙、永生火炬雕塑和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形势图组成。英名墙镌刻着鄂豫皖三省万名先烈的名字;永生火炬雕塑铸造有多组革命斗争场景和烈士影像;广场地面显示的是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的形势要图,红色区域代表着鄂豫皖红色苏区,地面上的26盏地灯象征鄂豫皖苏区当时建立的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
流芳园:坐落在英烈广场的右侧,这里松柏掩映,碑碣林立,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墓冢内,长眠着百余位革命先烈、老红军和红军将领的英灵。
红星亭:亭为仿古建筑。亭台四周古树参天,松柏相拥,绿茶飘香,风光旖旎,登亭眺望,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别墅庄园,雕梁画栋,尽收眼底。
大别山魂——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的最高点,海拔235米。为陵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1.7米,以两把钢刀和一支梭镖组成,挺拔的造型酷似一“山”字,既表现了群峰绵亘的特点,又蕴含着革命烈士与挺拔的大别山同在的浩然正气。斜卧主铭石、主题墙、园区铺装、台阶、休憩廊、绿化带、观景平台等互相映衬,和谐统一,形成庄严而震撼人心的氛围。
P16-P17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于都地区出发,实行战略大转移——震惊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拉开了序幕。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及红二十五军在天上每日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迫堵截,给养严重匮乏,条件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了超过人类生理极限的皑皑雪山,穿越了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茫茫草地,攻克了天险腊子口,登上了高高的六盘山,胜利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两年间,跨越13个省、长驱两万五千里,足迹踏遍几乎大半个中国。
毫不夸张地说,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困难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红军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也是史无前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迫使红军失去了十分之九的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又损失了相当大的力量。但是,经过千辛万苦磨炼保存下来的红军骨干,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3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不可战胜的。
因此,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而推出的《长征沿线旅游指南》系列丛书,不仅可以让广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受到生动而又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可以帮助目前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老区脱贫致富,对于落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套丛书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为主线,辅以其他革命根据地红军的长征线路,按照出发、突破、转折、转战、会师的时间顺序和地理区域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一个分册,系统介绍长征沿线的革命遗址和文化、自然景观。丛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内容丰富,把革命传统教育、陶冶性情和文化涵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