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共十章,主要介绍了双语研究中十分常见的重要概念及分类、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双语人的发展、双语和认知发展、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双语教育和第二语言学习等,在本书中我们批判性地对有关双语现象的实证进行研究和理论探索,对双语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新世纪版)/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余强编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总共十章,主要介绍了双语研究中十分常见的重要概念及分类、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双语人的发展、双语和认知发展、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双语教育和第二语言学习等,在本书中我们批判性地对有关双语现象的实证进行研究和理论探索,对双语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双语的概念和分类 1.1 双语的定义 1.2 双语现象的类型 1.2.1 社会双语和个人双语现象 1.2.2 半语概念 1.2.3 讲半语的人和接近被动式的双语人 1.2.4 功能双语 1.2.5 接受型和产出型双语 1.2.6 个人双语能力的基本分类 1.2.7 添加型和削减型双语现象 1.2.8 “复合型一并列型和“早期~晚期”双语现象 1.3小结 第二章 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 2.1 个人双语现象的测量 2.1.1 对比测量 2.1.2 双语能力的测量 2.1.2.1 测量母语能力的测验 2.1.2.2 第二语言能力测验 2.1.2.3 行为测量 2.1.3 复合型一并列型双语能力的测量 2.1.4 语言习得传记、自我评价以及双语人产品评价 2.1.5 双语人的特殊行为的测量 2.1.6 同双语发展相关的认知特点的测量 2.1.7 同双语发展有关的情感特点的测量 2.2 少数民族双语能力的测量 2.3 社会双语现象的测量 2.3.1 人口普查 2.3.2 调查 2.3.3 社会语言学和人种史的方法 2.3 结论 第三章 双语人的发展 3.1 同时双语的发展 3.1.1 前言语期的发展 3.1.2 双语发展的阶段 3.1.2.1 词汇的发展 3.1.2.2 语法的发展 3.1.3 双语人的特殊行为:语言混用、代码转换和翻译 3.1.4 语言系统的分化 3.1.5 语言情境和互动对双语发展的影响 3.1.6 小结 3.2 早期继时双语的发展过程 3.2.1 继时双语人的特征 3.2.2 继时双语人的语言处理方式 3.2.3 社会环境和会话情境对儿童第二语言获得的影响 3.3.3 手势语和发声语的双语现象 3.4 敏感期问题 3.5 语言磨损 3.5.1 双语人第一语言的环境磨损 3.5.2 老年磨损和病理磨损 3.6 小结 第四章 汉语和认知发展 4.1 语言和认知 4.1.1 语言社会化 4.1.2 双语和认知发展 4.2 双语经验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4.2.1 早期的研究 4.2.2 皮尔和兰伯特的研究 4.2.3 双语人的认知优势 4.2.4 双语经验的消极影响 4.2.5 对正负影响的解释 4.2.5.1 发展依存学说和阈限学说 4.2.5.2 添加性双语和削减性双语的学影响说:侧重于社会文化环境 4.3 社会网络、语言重视程度和识字:社会文化的相互依存理论 4.3.1 双语和社会网络 4.3.2 双语和识字 4.3.3 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 4. 4 小结 第五章 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 5.1 语言发展的过程 5.1.1 语言的社会化和内化 5.1.2 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定位 5.1.2.1 语言形式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定位 5.1.2.2 语言形式和认知功能关系的定位 5.1.3 社会心理过程的发展 5.1.4 认知过程的发展 5.1.4.1 表象 5.1.4.2 认知的层面 5.1.4.3 作为认知工具的语言 5.1.4.4 语言作为认知处理的对象 5.1.4.5 书面语的发展 5.1.5 语言的标价和动机过程 5.1.6 自我调节行为 5.1.7 语言发展的社会认知互动模型 5.2 双语的发展 5.2.1 双语发展的认知互动模型 5.2.2 案例研究:双语的类型 5.3 结论 第六章 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 6.1 脑半球优势和语言行为 6.2 测量脑半球语言优势的技术 6.3 双语人的神经心理的发展 6.3.1 关于双语人或多语人失语症的研究 6.3.1.1 多语人失语症的选择性伤害和恢复 6.3.1.2 双语人失语症患者的一些特殊行为 6.3.1.3 双语人的失语症状和双语人的语言处理 6.3.2有关健康的双语人的研究 6.3.2.1 双语人的两种语言和大脑皮层机制 6.3.2.2 习得双语的年龄和大脑侧面化 6.3.2.3 习得双语的年龄和大脑策略 6.3.2.4 双语能力和脑半球优势 6.3.2.5 大脑半球优势和语言习得情境 6.3.2.6 语言差异和大脑参与 6.3.2.7 语言的书写形式和半球优势 6.4 手势语双语人和脑半球优势 6.5 小结 第七章 双语人的信息处理 7.1 双语人的语言储存和处理 7.1.1 双语人的语言表象 7.1.1.1 并列双语和复合双语 7.1.1.2 双语人的记忆 7.1.1.3 分开储存和共同储存的早期模型 7.1.2 分开的或共同的处理器问题 7.1.2.1 双语人的语言转换机制 7.1.2.1.1 输入开关和词汇处理 7.1.2.1.2 输出转换 7.1.2.2 双语人的句式处理 7.2 双语人信息处理的模型 7.2.1 监控模型 7.2.2 言语控制模型 7.2.3 双编码模型 7.2.4 等级模型 7.2.4.1 概念的和词汇的等级模型 7.2.4.2 不对称储存模型 7.3 双语人的非语言行为 7.3.1 副语言行为和体势 7.3.2 双语行为和紧张 7.3.3 双语人的人格 7.4 结论 第八章 双语教育 8.1 读写技能和教育中的语言规划 8.2 双语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8.3 制约双语教育的因素 8.3.1 社会历史的和思想意识的因素 8.3.2 社会心理因素 8.4 双语教育模式 8.4.1 上层社会儿童的双语教育 8.4.1.1 欧洲模式的双语教育 8.4.1.2 浸入式教学 8.4.1.2.1 浸入式的类型 8.4.1.2.2 对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评估 8.4.1.2.3 对浸入式的批评 8.4.1.2.4 加拿大浸入式同其他双语教育项目的比较 8.4.2 少数民族儿童的双语教育 8.4.2.1 双语障碍的神化 8.4.2.2 少数民族儿童双语项目举例 8.4.2.3 少数民族儿童双语教育项目的特点 8.4.3 社区双语教育 8.5 双语教育和形式一功能定位 8.6 结论 第九章 第二语言学习 9.1第二语言学习 9.1.1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发展问题 9.1.2 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阶段 9.1.3 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的学习 9.1.4 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情境 9.2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间语言 9.2.1 对比分析、迁移、干扰和错误分析 9.2.2.中间语言 9.2.2.1 中间语言、僵化和洋泾浜化 9.2.2.2 中间语言和语言的普遍规则 9.2.2.3 中间语言的心理过程和情境 9.2.2.4 习得和学习 9.3 交流能力 9.4 能力、记忆和第二语言学习 9.4.1 第二语言能力 9.4.2 记忆 9.5 交流方式 9.6 认知风格 9.7 情感因素和第二语言学习 9.8 情感过程 9.9 结论 第十章 总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