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著作集 |
分类 | |
作者 | 叶嘉莹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内容推荐 本册据作者关于唐宋词录音整理而成,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 目录 第一讲 温庭筠(上) 第二讲 温庭筠(下) 第三讲 韦庄 第四讲 冯延巳(上) 第五讲 冯延巳(下)李壬景李煜(上) 第六讲 李煜(下)晏殊欧阳修(上) 第七讲 欧阳修(下)晏几道柳永(上) 第八讲 柳永(下)苏轼(上) 第九讲 苏轼(下)秦观(上) 第十讲 秦观(下)周邦彦 第十一讲 辛弃疾(上) 第十二讲 辛弃疾(下) 第十三讲 姜夔(上) 第十四讲 姜夔(下)吴文英 第十五讲 王沂孙(上) 第十六讲 王沂孙(中) 第十七讲 王沂孙(下) 试读章节 我们刚才说都是长调的歌词,柳永也写,他的“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他每句都是完整的,一个句子停顿,一个句子就完成了,再一个停顿,又一个句子完成了。你要注意,辛弃疾不是那样说的。为什么每个词人表现的风格不一样?为什么每篇作品感发的力量不一样?因为它所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辛词这一句是把一句话断开来说的。“人言此地”,这个句子没有完成,“夜深长见”,这个句子也还没有完成啊,到“斗牛光焰”才完成,这就使他的词增加了一份力量,读者没办法停下来。他的气,他的文气,他的语气是连贯下来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这是辛弃疾的写法。他内心的沉重,内心的盘旋,内心的郁结都借着这种断续的语气和这种连贯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而且不止是如此。既然这首词第一句所写大自然景物的浮云这一形象,就是一个象征了。那末第二句“倚天万里须长剑”,就是历史的典故了。而宝剑是象征,宝剑的光焰也是象征。宝剑的光焰难消,而宝剑所代表的是什么?是辛弃疾收复失地的壮志,宝剑难消的剑气就正是辛弃疾难消的忠义奋发收复失地的壮志。可是宝剑出现了吗?西北的浮云扫除了吗?没有!这天晚上他见到的是什么?是“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写得真是悲慨,这是外界的凄寒冷漠。尽管我的壮志难消,剑气长存,可是我今天在这里只觉得那重重的阻碍。“我觉山高”,又“潭空水冷”。一片空潭,看不见宝剑的影子,这么冰冷的潭水,而且天上是“月明星淡”。由此我想起了有一位名叫奥马伽音的波斯诗人写的一首诗,一位名叫黄克荪的(现任美国MIT物理系教授),中国人曾把奥马伽音的诗都译成了七言绝句。有一首诗是“搔首苍茫欲问天,天垂日月寂无言。海涛悲涌深蓝色,不答凡夫问太玄”。说为什么人间有这么多缺憾,我搔首苍茫问一问上天,天上有太阳、月亮,可是没有一句给我的回答。我问苍天不答,问大海,海涛汹涌,一片深蓝的颜色,也不给我回答,“不答凡夫问太玄”,因为我所问的人生的问题,是他们所无法回答的。 辛弃疾说宝剑是应该存在的,宝剑应该消除西北的浮云,可是我今天来到这里,“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天垂日月寂无言”。我辛弃疾满腔悲慨,为什么我壮志难酬?落到“春风不染白髭须”。底下的潭水这么寒冷,没有回答;天上的星辰这么寒冷,也没有回答,我就是处在这样阻隔,这样冷漠,这么凄寒的景色中。“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但辛弃疾是一位英雄豪杰,一直不忘记他的忠义奋发。那宝剑不是没了吗?我要找一找,非要找到不可,“待燃犀下看”。这里又用了一个晋朝的典故,《晋书·温峤传》中记载:说有一次温峤经过牛渚矶(今江苏采石矶,即李白写《夜泊牛渚怀古》的那个地方),听人说牛渚矶水下有一些精怪。温峤叫人燃犀下看,因为普通的灯火蜡烛一遇水就灭,传说用水中犀牛的牛角燃着到水中就不熄灭,燃着犀牛角下水去看,火光一照,见水中那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在游泳。辛弃疾用典故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有时用整个故事,像上面讲的张华、雷焕关于宝剑的故事;有时用典是断章取义,只用典故中的一段,这里只用温峤故事中的“燃犀下看”一句。因为宝剑落到了水中,要想去找寻用普通的灯火不行,怎么办?“待燃犀下看”,“待”就是要,我要燃着犀角寻找这宝剑。辛弃疾表面用晋书故事说是去找寻宝剑,实则是写不肯放弃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P279-281 序言 弁 言 史树青 与迦陵别三十年,1974年春夏之交,余初访加拿大,始遇于渥太华驻加使馆席上,握手道故,快慰平生。时值中加邦交之建,迦陵倾谈之际,尝诵杜甫《秋兴》诗“每依北斗望京华”句,以寄深怀故国之思。 同年暑期,迦陵欣然回国,省视亲旧,历览山川。昔日同学,半皆华发,而相聚之乐,无异当年。荷赠所著名篇,知学与日进,道与年增,不负师门教诲,为可敬耳。自1979年以来,迦陵应聘归国讲学,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十数所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多方引发体现在诗词中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道德观念,知迦陵涵濡于此者甚深,用心尤堪感佩。1983年至1986年,迦陵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加拿大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之支持与赞助,与四川大学缪彦威教授钺合撰《灵豀词说》,列为中加文化交流科研项目。1986年,迦陵应聘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被多所大学聘为名誉及客座教授。 《唐宋词十七讲》为1987年迦陵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唐宋词系列讲座之讲演记录。讲座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举行。北京十讲,皆获亲聆,而后七讲,以公职在身,未能远赴,为之惆怅无已。以余所闻,三地听众无不钦佩迦陵学养之深醇与对诗词评赏之精辟,言辞清隽,含英咀华,既能深探词人之用心,又能兼顾纵横之联系。迦陵尝谓:“词之为体,自有其特质所形成之一种境界。”并引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曾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诸语,谓词中所表现者,常是比诗更为深婉含蕴之一种情思和境界,更需要读者之细心吟味,方能有深入之体会。由于迦陵长期从事诗词创作,更参以东西方文论之比较研究,本此宗旨,故论词能博览今古,融贯中西,独造精微,自成体系。所讲唐宋名篇,确有不少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间尝论之,迦陵于诗词造诣之深,盖根于天性,幼承庭训,读唐宋人诗,便有意于创作。其后,读书辅仁大学,受业于清河顾羡季先生随,盐城孙蜀丞先生人和,为学日进,得益良多。壮岁远涉重洋,胸怀日阔,寄理想之追求,标高寒于远境,伤时感事,写物抒情,称心而言,不假雕饰,要眇馨逸,情词深邈。而亦兼有清壮矫健、气骨坚苍之作,缪彦威教授尝称其所作,谓云“独能发英气于灵襟,具异量之双美”,良非虚誉也。 迦陵在校读书,尝谓羡季先生授课最大特色在于启发,凡书本所有者,学生可自阅读,而讲授者应是以自己之博学敏感和深思,并由于创造经验之丰富,能体会和掌握诗歌真正生命与妙涵,用多种譬喻与例证,将生命与妙涵作最细致和最生动之传达。迦陵之教学与科研即循此前进,硕果累累,并非偶然。 余与迦陵在校同受业于顾羡季先生,近读《顾随文集》所附《驼庵诗话》,知为羡师课堂口讲,迦陵所笔受者,积稿八册,都十万言。三十年来,迦陵生活几经颠沛,贵重物品,或弃或失,而此笔记,珍藏什袭,迄未去身。即此一端,亦可见迦陵自幼读书治学之勤勉与师生情谊之深挚。此种珍爱祖国文化、重道尊师之美德,尤足为今日青年之所矜式。 今迦陵《唐宋词十七讲》即将印行问世,读之者,可以温故,可以知新,对古典诗词之学习与评赏,定可借此而获得更多之感悟和启发。辅仁大学校友会及中华诗词学会以余与迦陵同门受业,相知之深,非同寻常, 《唐宋词十七讲》出版,应有一言为介。不敢固辞,乃掇集讲座席上种种遐想,作为与广大读者之谈助,成此短文,以玷佛首。迦陵自来著书,不请人题序,于此其首肯乎! 1987年8月20日谨书于北京东城竹影书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