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徽州古戏台(花雨弥天妙歌舞)/中国文化遗珍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陈琪等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化大散文的笔触,对徽州历史文化中的古戏台进行了全景似的文化大扫描,并配以全景、个景或局部景观的图片,以求亲切可感、文笔优美,达到雅俗共赏之目标。该书语言通俗,历史文化积淀感很强,适合绝大多数人阅读。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遗珍丛书·徽州卷》着眼于整理研究古徽州历史文化中的部分地面地理文化遗存,以形象的展示(图片)、个体的解剖、人文背景的揭示、历史序列演变的考察等为手段,从现实遗存的角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文化大散文的笔调去展现古徽州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下价值。该丛书已出版以下六本:《通向世界的路——徽州古桥》、《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柏森森——徽州古祠堂》、《千古悲欢阅沧桑——徽州古牌坊》、《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州古书院》、《花雨弥天妙歌舞——徽州古戏台》。拟年内再推出“徽州古园林”、“徽州古石刻”、“徽州古艺事”、“徽州古刻书”等书目。

本丛书每册文字8-10万,图片150幅左右,国际流行大32开本,双胶纸印刷。力求达到亲切可感、文笔优美,获得雅俗共赏之目标。该丛书由文化部艺术司查振科博士策划,作者分别为安徽大学徽州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多年从事古徽州文化研究的专家、教授。

本书是其中的《花雨弥天妙歌舞——徽州古戏台》一书。

目录

一、天下名优萃聚竞技

二、徽俗最喜搭台看戏

三、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

四、家蓄优伶演剧自遣

五、一年目连三年熟

六、编在清溪打在栗木

七、演肯教放猖不教

八、违禁者罚戏一台

九、戏台的题壁和戏联

试读章节

潘之恒称赞吴越石家班的演出“珠喉宛转如串,美度绰约如仙”。他一方面写诗赠给吴越石,祝贺他“征丽于吴,似多慧心者”,一方面应演员的要求,和吴越石一起,帮助演员总结表演经验,分析人物性格。在这个冬天,潘之恒竞抱病五次参与了吴越石家班的演出指导,这样的激情,与吴越石对待戏曲那种“商路即戏路”的开放态度,也是很有关系的。

吴越石的家班有14名演员,以旦为主,唱旦角的六人,生、净、外、丑各二人,这样的安排,是当时市民欣赏趣味的一个真实反映。到了后来,角色由以旦为主发展为以生、旦为主,戏班的人数随之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扬州是明清两淮盐商麇集的城市之一,而扬州的盐商绝大多数是徽州人,或是徽籍的后裔。他们蓄养家班,招曲师,教戏子,往往“自为按拍协调,举步发音,一钗横,一带扬,无不曲尽其致。”他们是戏班的主人,同时也是戏班的艺术指导,对戏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把持盐业的两淮八大盐务总商,其中就有四位来自徽州。民国《歙县志》上说:

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

这个数字是了不得的。有了这些大树,树下乘凉的许多徽州中小盐商的生意,也就做得顺顺当当。可以说,这些徽州盐商的颐指气使,在当时的影响力足可以波及整个扬州的民风或习气。从这个意义上看,出现“扬州是徽商殖民地”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陈去病在《五石斋》中是这样说的: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年代,当在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故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而徽扬学派,亦因以大通。

明清时代的扬州,几度成为南方的戏曲中心,与扬州盐商特别是徽商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徽商本来就有蓄养戏班的嗜好,另一方面,帝王多次“南巡”下扬州,他们喜欢听江南戏曲,也刺激了扬州一带戏曲艺术的发展。

在八大两淮盐务总商中,时人誉之“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歙县江村人江春“身系两淮盛衰者垂五十年。乾隆中,每遇灾、赈河、军工,需百万之费,指顾立办”。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南巡,两淮盐政伊阿龄上奏:“据淮南北商人江广达等称,恭逢翠华南幸六举时巡,商等情愿公捐银100万两以备赏赍之用。”高宗朱批道:“不必复经伊阿龄,于山东泰安行在面奏。”高宗要亲自面见的这位商人江广达,就是徽商江春。广达是江春的盐务牌号,也就是当时商人行盐的旗号。江春捐银100万两以备皇上赏赍之用,其家资之巨,可以想见。

在戏曲方面,江春也是一位领风气之先的人物。据《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江春酷爱戏曲,家中经常是“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据江效倚先生的统计,《扬州画舫录》中提到的乾隆时期的演员,大部分都在江春的家中演出过,真可谓名优荟萃。此外,当时扬州著名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他家的座上客,并应邀观看其家班的演出。

《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可以说,当时国内比较流行的各大戏种都在扬州演出过,奠定了扬州作为当时南方戏曲中心的地位。

“乱弹”能在扬州生根开花,得益于徽商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江春在经商方面很有业绩,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也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

P101-104

序言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程朱阙里、礼仪之乡;从这里曾走出过显赫数百年的徽州朝奉,这里曾孕育出光彩夺目的晋京徽班,这里为中华文化增添过精彩的奇葩,这里曾创造出绚烂纷呈的凝固音符……正是有了这些曾经的辉煌和璀璨,才有了令世人惊叹叫绝、独树一帜的徽州历史文化。

每次走进徽州,都有一种敬畏与惊奇的感受,无外乎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会动情地吟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有着许许多多让人流连,令人魂牵梦萦的“痴绝”之处,徜徉在徽州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天空下,时而让人驻足沉思;时而让人惊叹不已;时而让人抒发胸臆;时而叫人发思古之幽情。

徽州迄北宋设府建置以来,经数百年间,虽有着群山环抱之隔,交通极为不畅,但却在历史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瞠目赞叹的辉煌,让后世饱荫福祉,让中华文明增添瑰丽。

徽州,有着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进入其中,似在水墨丹青画中行,让人流连忘返,吟咏不绝。可生活其间,却受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局狭和窘迫——自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面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勤劳而聪慧的徽州人民,就在务农之余,另谋生计,或从事手工业,或外出行商……终于走出群山隔阻的徽州盆地,向世人充分展示着徽州人民的勇敢和气魄。正是因此,才有了纵横驰骋明清两代的徽商,有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走过徽州,会有着心头阵阵的惊喜,边走边看,又会有一股发自肺腑的遐思和感叹。村寨中,幢幢粉壁黛瓦的明清民居,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徽州历史文化的气息;纵横交错于新安水系上的座座古桥,似在向人们展示着那历经无数徽商走过、通向世界的路;威严矗立的牌坊,像是在诉说历史更替的章回演义,这里有荣耀显赫,也有着血泪的印痕;柏森森的庄严宗祠、支祠,留存着自晋南迁的世家大家族的宗阀权杖;山上山下坐落着学宫书院,让人们聆听到作为“文化之都”、“东南邹鲁”、“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朗朗读书声。

徽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似徽州一府六县纵横交错的水系一般,既包容并蓄、汇纳百川,又滋润万物、自成体系。这不是庙堂之上的钟鸣鼎沸,却是发自民间的精彩乐章。我们想,徽州文化之所以被称为“徽学”,成为与敦煌学、藏学并驾齐驱的三大显学之一,原因正是她为包容博大、来自民间众人的创造。从某种意义而言,徽州文化,恰似一只硕大无朋的百宝箱,一经打开,立即会放出一道道令人目不暇接的缤纷光芒:徽商、徽雕、徽墨、徽菜;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等等等。  

走进徽州,走入徽州历史文化的巨幅长卷中,一幕幕、一幅幅画卷会沸沸扬扬地在人们的脑海中闪现:古桥、古道、秋风中,弱冠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正背着包袱雨伞,壮士出行般地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大山,创造奇迹;森严、隔世、肃穆的清懿堂内,一代代面无表情、或心存期盼、或心如止水的青壮媳妇们,由青丝变成白发,由青春转成暮年;棠樾、雄村、稠墅、郑村的村口、古道、街衢间,矗立的座座或华丽显赫、或独自风韵、或浸淫血泪、或令人震惊的自元至清的牌坊,几百年来,一直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们的喜怒哀乐,演绎着一幕幕悲喜戏剧;徜徉在紫阳、竹山、南湖的书院里,脑际里会浮现出朱熹讲解儒家经籍,弘扬他倡导的理学的身影,会窥见正是这样浓郁的文昌鼎盛之际,徽州朝奉们才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父子尚书”、“同胞翰林”的以仕护商、保商理想;穿梭于西递、宏村、唐模的村居间,承志堂、大夫第、履福堂的小西湖,正在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荣耀、富庶和辉煌,水口、牛形、四水归堂的建筑布局与风格,正在向游人展现着古徽州人民的聪明睿智;雕梁、画栋和木、砖、石“三雕”技艺,似一曲民间交响变奏曲,萦绕于林间、巷陌。

徽州历史文化,是“潘多拉魔盒”,充满着无穷的魔力和诱惑;徽州历史文化,似杜十娘的百宝箱,打开它,耀眼夺目、美轮美奂。作为一门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吾辈们,倾其一生也无法窥其全貌的。但正因其宏博、精彩,才引诱着吾辈,去探究、去抚摸、去咀嚼、去亲近;这才有了编写“中国文化遗珍·徽州卷”的构想。经与有关专家学者多次研讨后,拟先期着眼于整理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中的部分地面文化遗存,编撰《通向世界的路——徽州古桥》、《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柏森森——徽州古祠堂》和《千古悲欢阅沧桑——徽州古牌坊》、《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州古书院》等。

该丛书将以文化大散文笔触,对徽州历史文化中的古村落(包括古民居)、古牌坊、古桥、古书院、古宗祠进行全景似的文化扫描,配以全景、个景或局部景观的图片,以求亲切可感、文笔优美,达到雅俗共赏之目标。

穿越时空隧道,洗去徽州历史文化上百年来蒙上的纤尘;本着扬精华、去尘灰的初衷,让徽州历史文化的真实面目,再现世人。

编 者

2001年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