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物本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法国)米歇尔·塞尔著//蒲北溟译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原名为《喧嚣与躁动》,这个词在古法语中是喧闹、愤怒之意,即表示物的骚动与人的愤怒,它要指示的是原初的混沌。

本书作者要描述的是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初始的混乱与多元性,即万物本原,他从这种混乱、混沌的喧嚣与噪动声出发,聆听出世界万物与资讯交流的形成。书中作者又以哲人的思考、诗人的笔调向我们缓缓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人们都说维纳斯出现在海上,那麽,在她来临之际,大海是什麽样的呢?它波涛汹涌,翻腾起伏。大海是喧嚣的,维纳斯是躁动的。

内容推荐

米歇尔·塞尔是法国当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却以诗人之笔写就《万物本原》。这是一本说不清楚的奇怪的书,对语言感悟上颇有点冲击力度。全书由《咄咄逼人的美人儿》、《阿尔巴的芭蕾舞》、《集体的愤怒》、《时间的产生》和《梦幻》五部分构成。

目录

《万物本原》中文译本序言

简短的故事

本书的目的

一 咄咄逼人的美人儿

二 阿尔巴的芭蕾舞

三 集体的愤怒

四 时间的产生

梦幻

试读章节

双重疑虑

普桑用单线条勾画出那幅画,画得轻快迅速,精细准确。普桑毫无疑虑,吉莱特就在他旁边,充满着活力。飞舞的线条的边缘光滑圆浑,如同泰勒’的笔意。这边缘无须再做任何加工润色,它像年轻人的脸庞那样光润无髭。线条的边缘非常合理,没有汗毛,没有毛发,没有泥污,也没有油垢。这准确的边缘对它的确定性毫无疑虑。

波尔比斯已是成人,他已经达到佳境,握有优势,可以挥洒自如,但是他却疑虑重重。他的画处处都显出双重性,这里是油画,那里是素描,这里是弗朗德勒风格,那里又是意大利风格,这里生硬而不柔和,那里又灼热火暴,像白炽火热的一样,这里像是僵尸般的塑像,那里又是栩栩如生,足以乱真。他的画处处都显出双重性,处处都是双重性,都是混合交错的。线条有些微颤,他犹疑不决,举棋不定。我的生活究竟要选择哪条道路呢?美第奇王后不久就要抛开他去宠幸鲁本斯,可是鲁本斯的画上是一大堆玫瑰红色和鲜红的颜色。他的双重疑虑到处可见,在边缘、界限的每一点、每一处,在周身上下,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可看到。玛丽不知道自己是否要过河,渡船的船夫也是犹豫不决,河水在动荡起伏,画家在犹疑。这疑虑表现在有两种动作和两种意图,两种目的和两种表现,把分岔留在前面,把芒须留在线条上,让分支可以插入新的东西。

从普桑到波尔比斯,单纯变成两重性。从做学生到成为大师,决心却消失了,中断了。提高到得心应手的地步,也就是提高到心绪忧虑、不得安宁的地步。头一个线条就造成了差距。闪电般的迅速转变,闪电似的边缘,这都在颤动。河岸在变动。得心应手无疑就是这种感人的犹疑。

笛卡尔说,从童年向壮年上升的时间,或者说从初学到娴熟的时间,并不是经过简单重复的途径,或者要求有什么决心、公正。我曾期待达到非常成熟的年纪,从此之后,我便再无所求……所以就要有行动。笛卡尔怀疑,他回顾过去的时间,追溯到前人蒙泰涅的时代,追溯到摇摆不定的疑问上。笛卡尔怀疑得少了,由于上帝的力量,他又重新获得确信的平静而又有决定意义的单纯。他删减了分岔,去掉了线条上的芒须,他又回到了正路上。年老而豪迈的弗朗霍费尔,领略过尽善尽美的单纯,只要看一看他所谓的自己如何学画就知道了。更为豪迈的是,他还把波尔比斯的双重疑虑提高,使之增加扩大。由于万能的上帝就在他背后,他没有再退回到确信的空谷里。现在,疑虑这个词出现在他的每句话里,伴随着他的每一句话,仿佛是一个双重的影子,使他的画笔偏离。他的画笔使分支和分叉增多了。他重新走上这条河的峪间小路,埃及女人玛丽就在那里摇摆,渡船船夫在那里动摇,他溯流而上,又经过埃斯科河的流动、河道和斜坡。河流的汇合处不再是低处的综合,而是在高处的开口,这开口还通到上游的其它的开口。低的河道、凹陷的河道、斜坡、流动,从上游的汇合处到下游的汇合处,都趋于综合和单元化。高处的河道,犹如双重疑虑开始时是均衡的,后来便像一个七枝的烛台,分叉增多,又像一束多枝花卉的花束,像灌木丛,像乔木林,浓密的头发,纤细的血管和原纤维网,无穷尽的疑虑不安的网络。老画家没有修剪枝条,没有清除他的犹豫不定,却使可能性蔓延滋长了。

他重新走上斜坡,他追溯时间,这虽然令人眩晕,他却变得年轻了。这位艺术家出生的时候年老,死的时候却年轻了。这位艺术家使时间倒错。一位思想家如何从真理走向可能,从这方面就可以辨认出他来,这就如同生物从反复出现发展到负熵一样。必然消失的时间流遍河流的支流,向低处流动,作品流遍笔直的树,向上伸展。这棵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繁衍滋生,像灌木一样丛生,以至连绵不绝,无穷无尽。

我没有把人体外形画得线条清晰分明,他说,而是在人物的轮廓上铺开一片半明半暗的、金栗色的暖色云雾,使人无法确切地指出轮廓和背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接合的。从近处看,画面上仿佛云遮雾障,模糊不清,可是,退两步来看,整个画面却显得突出有力,把一切都衬托显露出来……但是,我仍然感到疑虑。

这个发疯的老人正踏上生命的奥秘之路。

成年的笛卡尔消除了疑虑,让人看到平滑笔直的道路。这是一条最好的路,最理想的路,是按照最高的要求计算的路,它也是最低的路。从低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汇合处,树似乎是分析性的,如此而已。的确,这条路上包罗方象。在这条路上,人们获得的东西很多,人们在这条路上经常有所得,因此,再去寻找另外一条路,那大概是发疯了。理性也是分析性的,它朝着低处包罗万象的综合汇合处直泻而下。

和如此年轻或如此年老的黑格尔相反,和成年的笛卡尔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回溯到蒙泰涅以后的流动尝试着变得年轻。

P14-17

序言

中国和法国都拥有出色的农业。越过高山、平原,跨过大江大河,我发现从前中国的农民以非凡的智慧雕琢塑造了自己的国家,如同法国农民描绘出自己的国家一样;当然,他们彼此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是实际上却是同一种方法。于是在欧亚大陆的两边便出现了地上的天堂。我曾有幸在这蚕桑繁盛、沟渠纵横、稻田连绵的富饶地区流连忘返;那时,我首先对中国怀有仰慕之情,后来才试图从那里的城市、人民、历史和艺术来了解这个国家。

如果一种文化熟稔农事耕耘,理解这种坚忍耐心的劳作,深知天时虽然变幻无常,而桑耕繁衍不绝,生死循环,胚胎发育,并且开花结果,那末,它就更能理解《创世纪》中的劳绩和奇妙之处。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有些法国或中国的农民读我的书,我是否有这样的殊荣,现在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谈到了由时间和由时间产生的万物和生命所提出的哲学问题;因为我在童年时,也曾与父亲和家人一道在农村生活和劳动,在河边上,和庄稼、牲口打交道,如同中国的农民一样,他们就是我的长辈,是我敬爱的手足兄弟。

我对把这本书译成他们国家优美语言的译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也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国家,它曾使我亲眼看到那里秀丽的景色和纯朴的人民。

米歇尔·塞尔

1995年9月22日于巴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