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完美的艺术,丰富生动的语言,不仅稳占中国小说的榜首,而且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和骄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上中下)(精)/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曹雪芹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完美的艺术,丰富生动的语言,不仅稳占中国小说的榜首,而且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和骄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内容推荐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府由盛变衰的过程。全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是我国古典爱情小说的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的社会风貌,本书曾被译为多国的文字广为流传,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本书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明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 校注说明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徽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风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镑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 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蒋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答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拢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癣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刮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龟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吏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受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隋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荣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娩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藓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百零一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百零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百零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百零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百零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百零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百零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百零八回 强欢笑蘅芜呋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百零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第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百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多全孝道 第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百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附录 读《红楼梦》札记 后记 附记 试读章节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故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况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虽我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日‘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一,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亦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了旧套,换新眼目,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比那谋虚逐妄。我师意为何如?”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实录其事,绝无伤时淫秽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白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日<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P1-3 序言 每部文学作品,无论在生活背景、语言词汇各方面,都有它的时代和地区的特点,《红楼梦》自然不会例外。但《红楼梦》由于作者的水平高,成书的时代近,用的语言又基本是北京话,因此今天广大的读者并不觉得难懂。但也有些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我常听到读者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某些北京俗语; 2 服妆形状; 3 某些器物的形状和用途; 4 官制。 这些当然是一般读者容易不太熟悉的,但此外的是否就都易懂呢?不然。我每遇到有人向我提出关于书中问题时,我总预料必将包括一些诗歌、骈文的内容。但常常与我所料相反,一般并无这方面的问题。是一般读者都理解了吗?未必,大多数是把它们翻过去。我还有时进一步向问者提出,他认为明白的某些部分怎么讲?得到的答案,往往并不确切,可见那些认为“不成问题”的部分,也未必没有问题。因此在前举四个方面之外,至少还有四个方面值得探讨的: 5 诗歌骈文的内容; 6 生活制度和习惯; 7 人物和人物的社会关系; 8 写实与虚构的辨别。 大家都知道,除了法律的爰书、医疗的病历之类以外,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不能无所加工、无所虚构,这原是事理之常,无须声明交代的。而《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却屡次发出关于真假问题的宣言,读者容易看作是对故事、对人物虚构时的声明,免得当时被人怀疑他有所讽刺,因而产生什么文字之祸。其实我们在书中许多天花乱坠、逼真活现的场面中,不难推敲出若干关键的东西全是“子虚乌有”。或“以假作真”,或“以真作假”。因此《红楼梦》这部和白居易诗一样可使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得懂的作品,而许多饱学的老公却未必都能理解得透。于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成了新旧“红学”干猜万考的广阔园地。 《红楼梦》既需要注释,注释起来,又不是那么省事的。一个典故的出处,一件器物的形状,要概括而准确的描述,颇为费力。即使极平常的一个语词,在那个具体的环境中,究竟怎么理解,也常常不是容易的。推广到前举八个有待注释的方面,也都如此。现在试各举例来谈谈: 1.语言问题:全书基本用的是北京话,这是人所共见的,但也运用了古代汉语,并吸收了其他旧小说的成语。由于作者取精用宏,信手拈来,化他人所有的为自己固有的,读者便毫无生硬的感觉。因此有人一一加以追溯,某一语词,某地曾有,于是作者的籍贯被猜得忽南忽北。如果以这点为衡量古书作者产地的唯一根据,那么李白、杜甫将不知同时有多少家乡了。本书中语言方面有待注释而又难于注释的约有二类:第一类是有些俗语词汇,现在已经消失的:例如“不当家花拉的”一词(二十八回),前于本书的,《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中有过;后于本书的,《儿女英雄传》中也有过。我在五十年代初注释本书时曾经望文生义,以为是“不了解”的意思。后读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才知道“不当家”即是“不应当”、“不应该”、“不敢当”的意思。“家”是词尾,“花拉的”是这个词的附加物,是为增加这个词的分量的。类似本书中所说“没事人一大堆”(十六回),“没事人”即指没关系了,“一大堆”是附加物,增加“没事人”的分量而已。又如“积古”一词(三十九回),也已失传,至今我还没有找到精确的解释和用法。第二类是常见的词汇,例如“嬷嬷”和“妈妈”,一般读起来,很容易认为是同义词,但在北京的习惯上,奶姆称“嬷嬷”,保姆称“妈妈”。又如黛玉所说的“呆雁”(二十八回),是讽刺宝玉看宝钗出了神时说的,这个词本是形容发呆的,雁有何呆,呆何必雁,这都没有什么理由可讲,但北京人都懂得,这是讽刺痴心,形容发愣,但又分量不重的一个词。在本书中这个人物,这个场合,这个情节中,便具有既冷峭,又温柔,既尖酸,又甜蜜的作用。精密符合这时三个人的关系。试问这在注释中应该怎么去写呢? …… 从作者这个原则来看,又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了:大观园在哪里?作者是否敢于实写,或愿意实写呢?大观园如果确是某一家第宅园林的样子,难道作者就不怕那一家主人向他问罪吗?如果说是大观园偶合某家的园林,又怎能那么巧呢?无论南北,各处的园林都有它的特点,很少重复的。即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大家都知道是模拟无锡寄畅园建造的,但游人共同见到,两个园子毕竟不同。像汉初建造了新丰,把丰邑原来的鸡犬搬去,它们仍一一认得自己的家。这只是夸张了的故事,而不会是生活中的事实。那么今天北京某个残存的某府第园林,又怎能便指为即是大观园呢?如果说大观园即是作者自己家的园林,这固然无需作者有什么避忌。但北京几个残存的府第,递传的主人,都班班可考,没有哪一处是曾经曹氏居住过的。我有一位搞古建筑的朋友曾画大观园的平面图,按书中所写,排列各个房屋,始终对不起位置。比方说:乙处在甲处之右,丙在乙之后,丁在丙之左。找来找去,丁之前却又是乙。大观园为什么竟成了迷魂阵?不难理解,这正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如果今天有一处现有的园林完全符合大观园,或说大观园完全符合某一处现有的园林,那么大观园便不是曹雪芹所写的了! 自从脂砚斋批语发现之后,多少读者在其中寻找作者初稿的意图,例如秦可卿之死,“淫丧天香楼”如果算是实写,那么现在传本的写法便是虚写。但前边所举的那些问题:即使查遍各本的“脂批”,又怎能从中一一得到辨别呢?书中这些被作者所设的“障眼法”遮盖的东西,又是注释中最难处理的。 以上对八项问题的探讨,主要是想说明《红楼梦》一书需有注释,而注释为体例所限,又不易把曲折复杂的事物一一详细说透。在一些分析批判思想性、艺术性的文章中,这类“细节”又常是“无关轻重”的。再加本书作者有许多故意隐晦的笔墨,半真半假的言词,越发不易寻根究底了。虽然有这些困难,我们并不能就此放下手,尤其不能眼看着青年读者看不懂而置之不理。在我们能力所及和现有的条件下,要尽先写出可以供青年读者或在校文科学生阅读这部伟大古典文学作品急需的参考用书。这部《红楼梦注释》即是为了这个目的编写的。 笔者虽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组的成员,正在注释初稿工作进行时,被借调出去作别的工作,所以未能参加编写。但因《红楼梦》的初次注释,我曾出过些力,所以让我发表一点意见,才荣幸地写了这篇序言。 一九七九年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