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象级海洋生物科普】海错图笔记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张辰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前言/序言

【序】一本清代“海鲜”图鉴的解密笔记

中学时,我有一次去故宫玩。身为生物爱好者的我,被书画展区的一排动物画谱吸引了。沿着展台看过去,第1本是《鸟谱》,精美绝伦的花鸟画。第二本是《鹁鸽谱》,各种古代观赏鸽。第三本《兽谱》,各种走兽,里面有一张是一头黑猪。当时我觉得有点可笑,一头猪也值得画进皇家画谱?

但当我看到最后一本《海错图》时,那头猪已经完全不算什么了。这本画谱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画风也和前几本截然不同。说它是工笔画吧,动物的神态又十分卡通;说它是漫画吧,可又一本正经的样子。而且这些动物似乎在现实中都有原型。记得有一幅是“井鱼”,画的是一只头顶喷水的大海兽,一眼即知其原型是鲸鱼。

看惯了花鸟画的我,惊讶于中国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海洋生物图谱。同时,我感觉体内一个暗埋的兴趣点发光了。

我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尤其喜欢昆虫。然而每当家人带我去海边旅游时,我都会第1时间跑到沙滩最边缘的礁石区。那里带给我的兴奋,比昆虫要大得多:石头上附着藤壶、海藻,石缝里藏着小螃蟹,积满海水的石窝里满是伸开触手的海葵、傻头傻脑的小鱼、背着螺壳的寄居蟹……方寸之地竟有如此密集、多样的生物,这是生在城市的我无法想象的。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海洋的种子。

随着长大,我对海洋生物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相关书籍、去各地沿海探访、在珊瑚礁海域浮潜、拍摄海生物的生态照、为杂志撰写和策划海鲜类稿件、每到沿海城市必去海鲜市场遛弯儿,这些成了我最爱做的事。2014年,一听说《海错图》被故宫出版了,我立马跑到故宫神武门旁的售卖点,买了刚出炉的一本。

翻阅之后,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彻底在我面前打开了。它的叫聂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传世的作品。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嬛传》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翻阅过这部图谱。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

错”来指代各种海生物。《海错图》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其中的动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全部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这本书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而且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但我发现,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也正因如此,我得以从文字和画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并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从而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于是,我从2015年夏天开始进行一项工作: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在这期间,除了翻阅各种资料外,我还去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工作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分法,但可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在这30篇文章里,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

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看完后,你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作者简介

张辰亮

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君”,520万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编辑、官方微博账号运营者,科普作者,为各大媒体撰写过百余篇科普文章。擅长用幽默的文字为网友鉴定物种,热衷园艺手作,尤其喜欢使用灵魂画作为粉丝答疑解惑。

亮点展示

5979fa4fN128989b5.jpg

精彩书摘

但今人拍摄的鲎登陆产卵的照片中,雄鲎都是老老实实

趴在雌鲎背上,不会立起后半身。而且以鲎的构造,除非仰面朝天,否则很难将后半身立起来。我怀疑“鲎帆”是大群的鲎在登陆中,一些被挤得翻身,以至剑尾朝天。或者是雄鲎在游泳时(鲎是游仰泳的)碰到雌鲎,赶忙抱住,腹部跟着一使劲,也会立起来。反正此时的情景是很混乱的。以前,鲎的数量很多。交配时成百上千只鲎涌向沙滩,壮观极了!渔民此时抓鲎,有个秘诀:要先抓雌的,这样雄鲎就一直抱着雌鲎,一抓抓俩。闽南人受此启发,管捉奸叫“抓鲎”,现在多写为“抓猴”。鲎卵被产在沙子里。刚孵化出的小鲎没有剑尾,十分呆萌。它会回到大海,但不会走深,在低潮位的泥质滩涂上生活八九年,然后才会进入20~30米的更深海域生活。到了13岁左右,鲎才真正成年,之后,它可以一直活到25岁,长到脸盆那么大。鲎的一生在这3种栖息地依次度过,是为了避免大鲎和小鲎抢食物、抢地盘。

1.jpg

2.jpg

3.jpg

4.jpg

目录

第一章 介 部

【海和尚】013 

【海夫人】019 

【龟脚】027 

【鲎】033

第二章 鳞 部

【蟳虎】047 

【夹甲鱼】055 

【石首鱼】061 

【四腮鲈】069 

【马鲛】077

【龙头鱼】083 

【钱串鱼】089 

【带鱼】095 

【跳鱼】103 

【人鱼】111

【海鳝】117 

【海蛇】123 

【鳄鱼】131 

【赤鳞鱼】137

【海】143 

【虫宅鱼】149

第三章 虫 部

【龙肠】159 

【龙虱】165 

【海蜘蛛】171 

【土鳖】177 

【海粉虫】185

【泥翅】193 

【泥钉】201 

【石乳、墨鱼子】209

第四章禽 部

【雀化鱼蛤】219 

【金丝燕】225

内容简介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张辰亮

编辑推荐

“博物君”张辰亮首部科普现象级图书作品,解读故宫藏品《海错图》中的生物密码,内含13篇从未发表文章!抽丝剥茧、推理分析、辨别真伪……博物君的物种解密过程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过瘾痛快!高晓松、马伯庸、@海鲜大叔联袂推荐!

聂璜,一位具有现代博物精神的清代手绘师。《海错图》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图谱。张辰亮,一位专注科学传播,拥有520万粉丝的“博物君”。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探查笔记,50余张清代古书原版图,200余张物种照片,共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普“对谈”,一次详解清代海洋生物的博物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站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 对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