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传世经典之作,全书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等内容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实为中国禅宗研究中最重要的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海蠡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南怀瑾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传世经典之作,全书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等内容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实为中国禅宗研究中最重要的著作。 内容推荐 禅宗,初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禅宗,也就不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质,也无法了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文化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 目录 ·禅海蠡测· 出版说明 初版自序 二版自序 禅宗之演变 印度原来情形 中国初期情形 唐宋间之发展 元明清之趋向 与中国文化因缘 对佛教之功绩 禅宗之宗旨 公案语录 机锋转语 证悟知解 祖师禅与如来禅 三关与顿渐 闭关与打七 宗师授受 参话头 神通妙用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正定所发之通明 生死之间 中阴身略述 临命终时 中阴身缘起 生死决疑 了生脱死 醒与梦 禅宗与教理 由教人禅 禅须通教 禅宗与禅定 禅定之学 禅宗与禅定之间 禅宗与净土 净土究竟论 禅宗究竟论 禅净双修调和论 禅宗与密宗 西藏佛学渊源 西藏佛法之崛起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西藏之显教 西藏之密法 藏密之特点 显密优劣之商榷 禅宗与丹道 周秦时代之道家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 唐宋元明清情形 道教之经籍 丹道之类别 佛道优劣之辨 禅宗与理学 理学之先声 北宋理学之崛起 佛化儒家之踪迹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 佛道儒化之教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心法与力学 心法与声音 心法与光 心法与电磁 心理与生理 佛法与西洋哲学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争 希腊盛时心物之争 希腊末期哲学 希腊哲学合论 欧洲中世纪哲学 阿拉伯哲学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 西洋哲学之批判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跋 禅海蠡测剩语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试读章节 三关与顿渐 宗门之徒,约有三说:一谓先修后悟;二谓修悟同时;三谓悟后起修。第一说者:主不做工夫,不依教奉行,纵有所悟,皆是狂见,工夫到处,大悟自易。第二说者:主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即行即悟,事至理圆,方为稳当。第三说者:主《楞严》所谓:“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五祖所谓:“不悟本性,修法无益。”凡此三说,各主一理。如欲发心求悟,自然已人薰修之林,即入门矣,渐渐薰习,必有所益,渐至“开佛知见”,日久工深,一旦豁然,了了无物;然后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乃“人佛知见”。到得此时,若欲不修,自不能已也。故日:“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当人到此自知,必于其平常心行习气上,痛下针砭,自知转处。从朝到暮,自夜达旦,“宴坐水月道场,修习空花万行。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三说虽异,通途是一,根器各异,自知适应,何有立说差途,反生净论哉!或谓此即三关之旨耶?日:未敢妄下断语也! 三关之说,起于何时何人,未经考定。百丈诸师各有三句,反复盘诘学人,难过其关也。然犹未如后世立工用见地之合一,定为三关者。又黄龙南禅师,室中常问僧日: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日: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日: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脱有酬者,师无可否,敛目危坐,人莫测其意。南州潘兴嗣,尝问其故?师日:已过关者,掉臂迳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师自颂日:“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尝离得虾。但见日头东边上,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直待云开日现,方知此道纵横。”总颂日:“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高峰妙禅师室中垂问学人,常设六则,人称为高峰六关。中峰亦有三关之说。此皆祖师方便权巧,设置机关也。 后世之言三关者,立“破参”为初关,复有“重关”,及末后“牢关”之次序。等而之下,杜撰禅和,却立“山海关”、“雁门关”等巧名。禅门倒却,粪著佛头,直笑脱明眼人牙臼矣!有日:山海、雁门等关名,乃祖源禅师所立,岂有错谬?呜呼!是何言哉!人情通病有三:重难而轻易,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故于古德一言,不问精粗,一味吞咽。祖源禅师,既为古德,错讹处亦是妙法乎?源师乃鼓山禅德,著作刻板在闽中者有之。如《万法归心录》,确亦善品。度师见处,不至有此种谬误也。若谓此乃孤本,流传日本,辗转由高丽取还,安知非人伪托哉!日人善于伪托,况又经翻版,钝刀割锦,指鹿为马,诚为不经之误,无稽之谈。以此论正法眼藏,信有未可也! P63-65 序言 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赳证难期;余以默契宿因,嗜痴个事,觅衣珠于壮岁,虑魔焰之张狂,故不辞饶舌,缀拾斯文。然投滴巨壑,吹毫太虚,沉沉无补时艰,复将廿载。顷者,莘莘学子,惊顾域外之谈禅,攘攘士林,欲振堕绪,再请重铸斯编,冀复燃灯暗室;固知旧铅新椠,尽同梦里尘劳。唼响撩虚,等是狂思玄辩,禅非言说,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能仁已自多余,渡海传衣,少室徒添渗漏,五家七派,无非自碎家珍,万别千差,透澈何劳竖指,斯编之作,为无为,何有于我哉? 后记 心地法门,单提直指,向上一路,密不通风。盖直下即会,箭过新罗,竖拂擎拳,皆成话堕;惟离心意识参,绝圣凡路学,将一句无义味语,含裹识田,如金刚圈、栗棘蓬,吐吞不得,直饶到坐地断,爆地折,方许少分相应。其或顶上闻雷,豁开正眼,彻底掀翻,失声一笑,始知截流一句,不涉唇吻,堂堂岁月,空费草鞋。从此虚空为口,万象为舌,灯笼露柱,昼夜常说,刹竿倒却,处处逢渠矣。乐清南怀瑾先生,诞邻玄觉之乡,密契曹溪之要,具透关眼,现居士身,髫龄誓志,遍历诸方,禅教道密,不舍一法,以道无内外,法泯中边,语其究竟,靡不涵盖,真为佛子,作丈夫事,横流泛滥,仅觏斯人。所撰《禅海蠡测》一书,包孕群品,翕纳众流,百川虽殊,海水味一,于无说中,炽然有说,举从上祖师缄封密固,不肯与人道破者,不惜拈出龟毛,显透消息,洵可谓婆心片片,痛切肺肝者矣。此事如粉雪煤墨,毫厘千里,未明者个,皆在骑牛觅牛,直须毒手一击,顿教伎俩都尽,然后太虚进裂,千山独露,经尘点劫,何曾暂离!宝兹妙药,普愈喑聋,无米油糍,尝者有分。以如是眼,读如是书,作者苦心,庶不唐丧。 佛历二五二0年岁次乙未仲夏月 优婆塞菩萨戒弟子张无诤谨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