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教育成本已经快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各大学好大喜功,以“寻租”方式办教育,大家担心的是国家不给钱,谁真正考虑学生是否付得起学费?
在民工干的行当中,中国是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在我们“知识分子”的行当里,中国在国际上从来就没有入流,甚至至今还看不到一点希望。
我们不是鼓励孩子们面对人生、走向社会,而是在古书里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或者沉溺于自己狭隘的生活,逃避社会责任。这不是在培养未来的领袖,而是在塑造一代败家子……
这是一个人人被卷进全球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容易迷失自己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要解决些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本书的作者将带领我们对现今中国文化、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思考!
该书为作者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刊时评专栏的文章结集,共计93篇,涉及中国文化、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对日本和美国文化的透视与解析。作者的经历令其跳脱固有的思维定式,观点新颖、评论尖锐、语言通俗直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回到国学院的话题上来。办国学院,可以有各种理由。怎么能够听人家海外的生意人一句话就动手?是因为人家有钱?还是因为人家是从海外来的?我不是说生意人一定就不懂“国学”。比如象孙大午先生这种从中国草根社会奋斗出来的企业家,就很懂中国文化。*他若说应该办个国学院,而且愿意出钱资助,人大就很有理由办。
但这位海外的生意人,名字也没有,钱也没有说捐。怎么说话就这么灵?而且纪校长说,办国学院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界反应现在的年轻人国学根底太差,连和海外华人作买卖时能写文言文信件的人都找不到。于是,我们就得动用纳税人的钱,为和几个海外华人玩文言人弄一个国学院!难道这几个海外华人不懂现代文吗? 再算一算,这些国学院的学生如果今年入学的话,读六年毕业,到了2010年代初期,算是到了能够给海外华人写文言文信件的时候了。那时正当道的所谓海外华人,大多是笔者这一代在文革时候长大或接受教育的人,不用说文言文,就是连纪校长用的“脊续”这样的话也很难听懂。你那几十个写文言文的高手,到时候该到谁哪里“脊续”呢?说要包了这些学生的企业家,其生意眼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国学院是纳税人的钱办的,是为全社会服务。如果是一、两个企业把毕业生包了,那就应该企业自己掏钱办,否则就成了企业侵吞国有资产了。我想,国家是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也许纪校长为了造声势,推销过分了吧。不过,身为校长,这么走火入魔地推销,反而透露出自己不仅对“国学”没有理解,对大学的社会使命也搞不清楚。这样办国学院,办到哪里去,就实在让人担心了。
P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