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茶录(中华茶文化)/中华食趣文丛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阮浩耕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位哲人说:品茶似乎是品位着人生。的确,品茶不止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而且蕴涵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种生活享受,也是一种文化熏陶。杯茗在手,神驰八极,枯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足迹寻得的人生哲理。

茶,同样的一杯茶,由于喝饮品啜者不同的个人禀赋、社会境况、文化修养,就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和思悟。茶饮、茶俗、茶礼、茶艺、茶道,中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俗人、雅士,各有所好,各有所得。

  本书为“中华茶趣文丛”中的一本,以漫谈随笔的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图文并茂,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内容推荐

“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了。林语堂先生这句话透彻地说出了茶对于中国人生活的重要。“人们或在家里饮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喝茶品茗,给中国人带来了享之不尽的快乐。本书为“中华茶趣文丛”中的一本,以漫谈随笔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笔调,系统而重点地阐述了清茶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目录

把杯品茶话文化

草木英华信有神

自临钓石取深清

李生好客手自煎

越瓯犀液发茶香

坐饮香茶爱此山

茶到随意方才妙

茶书著述千年间

诗清都为饮茶多

以茶代酒亦风流

欢歌娇女煮香茗

李白诗咏仙人掌

卢仝茶歌唱千年

杭州太守例嗜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

晴窗细乳戏分茶

知有行商来买茶

龙井茶名诗中出

一市秋茶说岳王

今年斗品充官茶

茶歌一曲唱今昔

雅趣俗情妙语联

戏里亦有千般茶

茶事入画似读史 画中香茶更添情

骤雨松声人鼎来 白云满碗花徘徊

——唐代中国人物画中的茶

相传煎茶只煎水 茶性仍存偏有味

——宋代中国人物画中的茶

买得青山只种茶 峰前峰后摘春芽

——明清时中国山水画中的茶

饮时得意写梅花 茶香墨香清可夸

——清以来中国花鸟画中的茶

不是茶家却爱茶 亦雅亦俗尽入画

——现代漫画中的茶

澄心凝思书气清 茶香缥缈墨韵中

红楼茶话

老君眉与女儿茶

茶筅与古代饮茶艺术

扫将新雪及时烹

珍奇的古玩茶具

漫说“茶定”

杏仁茶与面茶

大观园外的茶饮

从漱口茶说起

暹罗茶与暹罗茗

试读章节

大观园外的茶饮

《红楼梦》毕竟是一部不朽巨著。曹雪芹以十分罕见的巨大艺术力量,描绘了像生活卒身一样丰富、复杂和天然浑成的封建社会的生活图画。在饮茶这个小小的生活侧面上,也是这样。它既描绘了大观园内择茶、选水、候汤、用具样样精到的品茶场面,又生动刻画了大观园外“身为下贱”的人们,简陋马虎地喝茶解渴的情景。

小说第七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晴雯被撵出怡红院,住在姑舅哥哥吴贵家里,一天宝玉偷偷去探望。晴雯独人睡在芦席土坑上。正渴了半日叫不着人,见宝玉来了,便央求宝玉倒半碗茶给她喝。这里的茶壶是个黑沙吊子,不像个茶壶;茶碗大而粗,透发油膻之气,不像个茶碗;茶汤是绛红的,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而晴雯得之,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饥餍糟糠”,这是生活在底层的“下贱人”,遭受欺压的不得已。有诗曰:“玉腕熏炉香茗洌,可怜不是釆茶娘!”在封建剥削制度下,众多的香茶美泉,茶农自己都是无缘消受的,只能是贵族地主们的消遣品。

清代杭州有个诗人叫陈章,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期,他写过一首《釆茶歌》,反映了当时西湖茶农惨遭掠夺的苦况。诗曰:“风篁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釆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移文下官府,哪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在那春茶初熟,新茶飘香的时节,我们听不到一点采茶女儿的欢歌笑语。清香的茶叶,在采茶的女儿眼里成了粒粒极苦的“莲心”。大观园内品尝的粒粒香茶,何尝不是凝聚了釆茶女儿的心酸和凄苦。

         P234-P235

序言

    《中华食趣文丛》序

       傅璇琮

杭州出版社前一时期计划编印一套大型学术文库《西湖丛书》,其中的《西湖全书》、《西湖文献集成》,正陆续出版,受到学界的关注;今又推出极富文化魅力和欣读韵味的散文小品《中华食趣文丛》,肯定也将受到社会的赞赏。杭州出版社力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渴望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审美趣味,这种务实、创新的识见,对当前出版社改制于文化产业领域来说,是颇值得注意的。

中华饮食应当说是我们传统文化极受人们关切的组成部分。我们前辈学术大家也多将此与文化、艺术等结合,作新的探索。如鲁迅先生于1927年在广州有一学术讲演,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后收于《鲁迅全集》。这篇文章论魏晋文学,着重剖析那一时期文人独特的生活行迹和精神寄托,文章抓住药与酒这两样当时带有社会性的事物,就把那时的文人写活,也从而把那一时期的文学风貌清楚地勾勒出来。又如20世纪著名诗人,长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执教的林庚教授,他就曾以饮酒作为比喻,说“魏晋人好酒,酒似乎专为人可以忘掉一切”;又将魏晋人与盛唐人喝酒的风态加以比较,谓:“酒对于魏晋人是消极的,是中年人饮闷酒的方式;唐人的饮酒却是开朗的,酒喝下去是为了更兴奋,更痛快的歌唱,所以杜甫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见其所著《中国文学简史》第259页,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这种将酒与文人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有机结合,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事实也确乎如此。如陶渊明六十余岁归居田园时,“闲居寡欢”,正好获得名酒,于是“无夕不饮”,并在一秋之内,以“饮酒”二字为题,写了二十首诗(见毛氏汲古阁本《陶渊明集》卷三)。又如杜甫于唐玄宗天宝时在长安,怀念在江南的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很想再与这位挚友叙谈,于是深致情意:“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这两位诗人名家都把酒与个人的感慨、友人的情怀深深联系在一起。

不止是酒,饭菜也能引起人的情致。如江东名士张翰,西晋时仕宦于洛阳,时政局已趋于动乱,他就“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抒感云:“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并有歌云:“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识鉴》)

又如唐开元时诗人孟浩然。应农村一位友人之邀,到他家中作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面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雅环境,心情舒畅,于是临走时,向主人表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一次普通的农庄会聚,一次鸡黍饭菜的热情对待,将怡静秀美的农村风光与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我这里所举的几个诗例,也就是因这套文丛所标的“中华食趣”而引发的。这套书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以漫谈随笔的形式,生动有趣的笔调,作系统而重点的阐述,应当说是极为吸引人的,如徐海荣先生的《菜羹谈》,阮浩耕先生的《品茶录》,吴国群先生的《醉乡记》,分别以名肴、清茶、美酒,阐发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周新华先生的《调鼎集》,则又从各种独具特色的饮具食器,表现出社会各个层面多样化的审美要求;张科先生的《老饕赋》,生动记述历代名人对饮食生活的情趣与感受,使看似平淡的生活散发出富有诗意的真味。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和社会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的,这也使得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我觉得,这套《中华食趣文丛》既生动传播多门类的饮食文化知识,又能提高和丰富当今读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素质,当也可促进传统文化史的综合探索。这确是杭州出版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的可贵追求。

      2004年11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