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对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研究,是继学习研究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之后的一大重要研究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王敏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集中对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研究,是继学习研究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之后的一大重要研究成果。 目录 前言…………………………………………………………1 一、绪沦……………………………………………………l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2 (二)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2l (三)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58 (四)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90 (五)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实践成果…………………………………………113 (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141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67 (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绝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168 (二)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189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76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坚决反对邪教………………………………………293 (五)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309 (六)警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326 三、加强宣传思想工作…………………………………349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349 (二)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369 (三)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385 (四)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404 (五)改进和创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426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45 (一)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448 (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474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499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22 五、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544 (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545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561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579 (四)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589 (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队伍建设…………600 六、建设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23 (一)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623 (二)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635 (三)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先进文化…………655 (四)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677 七、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708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709 (二)高举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737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764 (四)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784 (五)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807 八、以改革精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82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823 (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835 (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849 (四)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883 试读章节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 神上的一面旗帜,指出要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 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 先进性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 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 新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些基本原理、重要思想以新的内涵。 它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全面而深刻地显示出来。 第 264-265 页 序言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复杂的概念,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按照一般概念,通常把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层面,把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三种形态,文明的三种形态和社会的三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 体。近代中国到“五四”运动后,产生了由中国共产党所 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努力 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社会风气,认真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繁荣 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两手抓思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使经济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既有总的目标任务要求,又有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步骤措施。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重在建设,既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 传统,又大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关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 柱;关于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 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关于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 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 力和感召力;关于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态,等等。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论断,形成了系统 完整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这一理 论,是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邓小平思想 文化建设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发展,是指导我 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党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积极推进理论 创新;就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就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 论;就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 学文化素质。做好这一切,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系统 地学习研究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科学总结改革 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方面的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任务,更是广大理论工作 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共山东省委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过程中,在多年来认真学 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 要围绕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开展专题性学习研 究,并把这项工作列人省委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系 列。根据省委要求,由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省委常委、宣 传部长朱正昌同志负责,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 政策研究室、省精神文明办、省委讲师团、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组织省内长 期从事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集中对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学 习研究,形成了《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这是继学习研究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并先后出 版了《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研究》、《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江泽民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江泽民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多部专著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参与各部分研究写作的主要人员是(按各部分先后顺序):一、王敏、苏建华、苏庆伟、戴思厚、张军咏、魏学武、孔维同、周团结;二、张 全新、包心鉴、孙春山、刘春鹏、高航、张伟红、徐青、 闫亚南、宋晓白、何长青、王为华、毕作让、张丽、顾彤 春;三、孙建生、张树青、杨占辉、张军咏、赵勇、盖湘 波;四、王红勇、刘秀芳、张淑琴、王忠好、张丽、李善 伟、张民胜;五、韩民青、徐东礼;六、商志晓、张友谊、焦丽萍、张凤莲、涂可国、姜肖青;七、王希军、邵 炳芳、张汝金、周国栋;八、聂宏刚、逢春阶等。全书由 王敏、张全新、孙建生、孙建功、商志晓、王希军、苏建 华、邵炳芳、张汝金、周国栋等统稿。山东人民出版社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是推进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 升,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十三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认真加以总结,对于团结全党、振奋民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在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十分丰富,内涵博大精深,只有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升华,才能领会其精神,弄通其实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我们对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认识必将会更加深刻。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在许多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学习领会得不够深透,论述也还不够充分。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加深认识,力求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学习领会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把握其理论精髓,更加自觉地指导实践。 编者 2004年12月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