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在藏汉民族团结、交流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天下第一茶马古道。今天,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就茶马古道的开发特作了这样的论述:“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
国家交通界定论:“川藏线工程地质类型最全面,最丰富,川藏公路线是世界上交通工程的地质博物馆!”
白玉至噶托寺——河坡——德格的茶马古通道,也促进了白玉手工艺之乡河坡的发展。白玉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唐朝松赞干布时期,藏王屯兵康区,这里就开始兴起刀、矛、弓、箭等铸造工艺。岭国格萨尔的崛起,对兵器的需要更加使这里手工艺不断发展,在这里至今仍有许多关于格萨尔的故事流传着,所以这里也称为“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宋时,康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噶托寺在白玉建起,神佛像、雕刻版、唢呐、长号、佛具等工艺的传入,丰富了白玉民间手工艺,使河坡手工艺制造成了白玉或者康区的中心。清时随着中央政权的深入,商业也随茶马古道而深入康藏的每个地区,出现了更多的产品交换,这也影响到了河坡的手工艺发展,从兵器到佛具工艺,再到生活所需的器具上,河坡手工艺制作更加精美完善,集精美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华丽锋利又实用的各类藏刀,妇女佩带的精巧美丽的小包,马鞍、马镫和许多生活用品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出,从茶马古道流向四方。
地处甘孜州南路和北路角的白玉,直到解放初期,主要交通干道没有直接通过这里,造成了白玉交通的不便利,白玉的几条古路一直在沿用,其物资转移站设在德格的岗托乡,负责接收和转运商业部门从成都和康定用车运来的货物,县里商业部门有专门的骡马托运队,或各区乡驮队就到岗托转运站去拉,经过白玉的河坡到县城。1970年,白玉八节至德格岗拖,省里投资在金沙江上开辟了一条74公里的航道,就地伐木造船9只,从1971年至1975年这条航道对白玉的经济和建设带来了十分重要的意义。1975年,白玉通往甘孜的路线连接了317线,结束了白玉没有公路的历史,也结束了金沙江上的这条航线的使命,1977年航运停止。通往巴塘的古道一直延续到1985年公路初通,这条公路的修通终于把白玉连接到了国道线上,白玉交通打开新局面的时间晚,这对白玉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正因为交通的不便使得白玉有幸在八九个年代里大肆砍伐开采树木时没有被更多的遭到浩劫,长江源头的金沙江上游东岸,白玉境内原始森林得以保存下来,长江源头绿色屏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此这里也就成了甘孜州最大的天然湿地之一,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树种繁多,国家级珍贵树种蜜资元柏林就有1000多公顷,植物环境保护得好,其他物种也就出现繁荣的景象,成群的雪白的马鸡在寺庙周围,在村庄里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藏猕猴成群结队的在葱绿茂密的山谷间奔跑嬉戏,珍稀动物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察青松多国家级白唇鹿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原始植被保存完整,珍禽异兽栖息繁衍在这美丽的世界里,这里也是白唇鹿分布最集中之地,种群数占世界存量的2/3以上,在每年的五六月时,从南方飞来许多的黑颈鹤和其他鸟类栖息生活在碧绿的湖泊旁,把这里装点得更加生动,美丽无比。
白玉是幽境,是秘境,正是旅游者游乐休闲探秘的极好去处。
P175-P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