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分别从一般特征、生理特征发展、动作或活动发展、言语发展、心理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是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主要供高等学校心理系、教育系学生学习儿童心理学课程时使用。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贯彻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外科学成就,联系我国实际,能够体现我国学术水平的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全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二是以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分别从一般特征、生理特征发展、动作或活动发展、言语发展、心理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从出生时起,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年龄发展的阶段,到达青年时期以后,出现了令人惊异的本质变化:从一个软弱无能、不识不知的个体,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知识文化和劳动能力的独立的社会成员。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和说明这个发展过程的实质呢?其中有没有客观规律存在呢?如果有,支配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必须首先明确认识的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在儿童发展的理论问题上,也跟在一切其他科学理论问题上一样,很久以来,就进行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们曾经为维护唯物主义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由于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解决。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出现以后,才能给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问题,提供真正科学的、完整的说明。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涉及以下几个根本问题:
(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3)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问题;
(4)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本章各节将分别论述这些问题。P71-72
1998年,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简称教师教育中心),以加强教师教育教材的建设与改革。
目前,人教版心理学教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材体系,在心理学分支学科上涉及面广,既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等,又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在层次上形成系列,既有研究生教材,又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教材。不少心理学教材和图书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等,重印率、再版率不断提高。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主要供高等学校心理系、教育系学生学习儿童心理学课程时使用。本书初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荣获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教学与研究需要,我们特对文字作进一步的技术加工,并将以前的铅印改为胶印,印行第四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中心
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