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的,散散的,这样的时候适合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天上的远舒卷聚散。如果恰好有几个有此同好的闲人,那就选一家雅致的茶馆——喝茶去吧!本书用优美流畅的文笔配以精美的图片不落俗套地介绍了京城茶馆雅与俗,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工的合二为一……该书视角新颖,思路清晰,是一本系统化、文学化介绍京城茶馆的佳作,能为广大茶友带来精神的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吃茶去(京城茶馆掠影)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李娇龙等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闲闲的,散散的,这样的时候适合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天上的远舒卷聚散。如果恰好有几个有此同好的闲人,那就选一家雅致的茶馆——喝茶去吧!本书用优美流畅的文笔配以精美的图片不落俗套地介绍了京城茶馆雅与俗,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工的合二为一……该书视角新颖,思路清晰,是一本系统化、文学化介绍京城茶馆的佳作,能为广大茶友带来精神的享受! 内容推荐 京城茶馆自上世纪90年代的燕赵茶楼五福茶艺始,短短十余年,现已有近千家,且观念更新,风格各异,呈百花竞放之势。 本书编辑思路清晰、图片精美、文笔流畅、视角新颖、不落俗套,确是近年来系统化、文学化介绍京城茶馆的佳作。相信此书将给广大茶友带来精神的享受,同时对京城茶艺馆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目录 前言 序 雅与俗 碧露轩共艺馆——醉在茶香与传说之中 ——人说“戏如人生”,她说“茶如人生” 老舍茶馆——在大俗的茶馆中隔岸观火 古典 怡青泉茶艺馆——梦伴琴声到“宫廷” 古槐轩茶艺馆——自有灵草古院生 现代 十一维茶苑——与茶一起迷失太空 享人工之美景 水之榭茶艺馆——关于江南的回忆 听壶轩茶艺馆——亭台楼阁入画来 ——一片冰心在玉壶 碧水丹山茶艺馆——爱上碧水丹山 朋来先敬茶艺馆——守望在吊脚楼上 得自然之妙趣 品鸣阁茶座——一声一鸣都有意 水月轩茶楼——静水河上的守候 烟霞园茶艺馆——竹林深处烟霞生 溢芳轩茶园——白云深处有人家 天地人合一 茗香茶楼——乘此清风欲归去 大取舍茶艺馆——怎一个“和”字了得 明慧茶院——坐看云起时 附:沧海桑田茶馆情 京城茶艺馆向导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是北京城里最热闹的茶馆。 “清、静、雅”似乎是所有茶馆的共性。这个共性在老舍茶馆身上却踪影全无。之所以用“热闹”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词儿来形容一家茶馆,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老舍茶馆已经成了老北京文化的代表——能品味纯正京腔京韵京味的地方虽然不少,但真正将老北京文化和地方食品、茶道融为一体的只有“老舍茶馆”了。 就连李碧华也不能免俗,在她的《流星雨解毒片》中,她安排着“他”和“她”的恋爱行程——“他带她到雀鸟市场看斗蟋蟀,坐三轮车在迂回曲折的胡同左穿右插……他又带她去古店林立的大栅栏,那儿有同,堂、瑞扶祥、内联升、亨得利……最后到老舍茶馆看表演,有歌唱、乐器、杂技、卸灯大鼓。”“他”,是年青的老北京人,“她”,来自繁华的香港。张爱玲在半个世纪前让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的一段“倾城之恋”,李碧华则在半个世纪后让老舍茶馆成了香港小女子一段奇情的见证地。或许,老舍茶馆真的很适合发生这样的故事吧。 怎么不是呢? 当老舍的《茶馆》至今还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常演不衰时,你在真正的老舍茶馆里品着茉莉香片沏就的香茶,看着戏台上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贏得满堂彩的杂耍魔术、韵味十足的京韵大鼓……你也许会觉得,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吧。 大俗即大雅,雅和俗,或许只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但老舍茶馆的这种烟火味是排他性的,任你怎么努力也融入不了。不是真正的北京人理解不了,真正的北京人不去理解,正如台下的人看台上的人,好是好,高兴是高兴,但终究带了那么一点隔岸观火的意思。 也许我们期待的还是这样的茶馆吧?——伙计提着个壶,一边让座一边打着招呼:“爷,沏壶香片吧?等会儿您再来段儿,都多少天儿了,就是爱听您这口儿。” P11-P14 序言 “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哈佛商业评论》在经济界推出了“体验”的概念。去星巴克,是一种独处的休闲体验;打高尔夫、玩游艇是一种奢侈的贵族体验;网虫在虚拟世界中体验生活的另一种真实;背包族以步履接触过的大地与自然亲密体验。一位评论人说:“商品经济时代,大家为商品付费;服务经济时代,大家为服务买单;而体验经济时代,我们则要为一种看不见的经济提供物付账。这种新东西就是体验。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眼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 果真如此。所以,我们将心情放逐到体验经济中的都市,以“体验”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我们眼中的个性化生活,无论是文化、是艺术、是时尚、是美食,武装好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体验中的都市,每一个角落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惊喜、突如其来的震撼以及似曾相识的感悟。 体验的第一站落在北京,北京的第一景落在茶馆。在咖啡、香槟这些舶来文化之前,我们首先感受到土生土长的中国茶香渐起渐盛,弥散在都市大大小小的街道,在古韵的琴曲中唱出后工业时代的旋律。在文化之后、在艺术之前、在品位之间,消费的是意境,高扬的是心情。 “在现实,在将来,游戏是一种体验,阅读是一种体验,消费是一种体验,旅游是一种体验,体验也是一种体验……” 所以,体验当然将继续,接下来,前方停车站是…… Come on!我们一起来。 李娇龙 2004年6月1日 后记 在写《吃茶去》之前,我偶尔也去茶馆。我喜欢喝茶,什么样的茶,我都暍,但不懂茶,说实话,极品乌龙和茉莉花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早晨出门上班,喜欢沏上一大塑料桶,这便是我一天的饮料了。 现在《吃茶去》写完了,京城的特色茶馆也逛得差不多了,对茶的品类及茶艺略知一二了,可对茶依然还是门外汉。 不过,我更加爱上了茶馆,爱上茶馆的典雅,也爱上茶馆的自然,爱上茶馆的幽静,也爱上茶馆的自在。爱上茶馆,因为意境,因为心情,因为茶馆带给我的体验。 有一类茶馆,是洗涤尘心,入得门来,就是另一个世界,在溪水轻淌、古箏悠扬的竹阴下,不得不对自己常日的计较与烦躁生出一番嘲笑之意; 有一类茶馆,是放飞自由,走进山、走近水、融天地之灵,也走向完全的自己,走向更真实的家园; 还有一些茶馆,我们迈进第一步的瞬间只有一个感受——惊讶,只能说茶的品饮可以安置的环境在我们脑海里还是太局限了,或者我们对茶的体现形式还是太缺乏认识了。 所以说,体验茶,体验品茶,体验茶文化,是无极限的。茶馆对此有不可或缺的功劳。 友人说,做完这本书看我的确有变化了,我先是一喜,便听他继续说,一般的茶叶是伺候不了我了,水开始讲究,连茶具也要求配合茶叶了,否则说口感不好,心情也不对。哎,怎么会是这样呢,看来这东西还是有一定诱惑力的,而且越迷越深,呵呵。 说到底,喝茶是一种需求,但去茶馆喝茶,收获的却更是一种心情,一种体验。 这本书可以和读者见面,要非常感谢山东出版集团的钟永诚先生、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王利明先生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感谢中国国际茶文化协会的赵英立老师给我们的指点与鼓励。 贵山 2004年6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