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工尺谱通论》的出版,不仅会极大地推动对于工尺谱的系统化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此研究及译谱和念谱实践的基础上,必将对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工尺谱通论》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不仅学术意义重大,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工尺谱的系统化研究,让民间众多的乐谱不再被束之高阁,让它们真正成为有血有肉的鲜活的音乐,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和发展。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河北音乐会工尺谱, 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和乐种, 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力图在研究内容上作进一步扩展, 从目前存活的、使用工尺谱的乐种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影响广泛的乐谱作为研究对象, 意义重大。本书填补了我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领域的空白, 也为我国传统乐谱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 | 一 第一节?有关工尺谱产生的代表性观点 | 四 第二节?工尺谱及与之相关的两种乐谱 | 一八 第三节?工尺谱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 三六 本章小结 | 八一
第二章? 昆曲工尺谱 | 八三 第一节?昆曲历史概述 | 八七 第二节?昆曲工尺谱的特征 | 一〇八 第三节?昆曲工尺谱的译读 | 一二六 本章小结 | 一四二
第三章? 传统琵琶工尺谱 | 一四三 第一节?琵琶及琵琶音乐发展概述 | 一四六 第二节?琵琶工尺谱的特征 | 一五九 第三节?琵琶工尺谱的译读 | 一七七 本章小结 | 一九七
第四章? 西安鼓乐俗字谱 | 一九九 第一节?西安鼓乐概述 | 二〇一 第二节?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特征 | 二〇七 第三节?西安鼓乐俗字谱的译读 | 二四三 本章小结 | 二七五
第五章? 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 | 二七七 第一节?中国佛教京音乐概述 | 二八〇 第二节?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的特征 | 二九〇 第三节?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的译读 | 三二五 本章小结 | 三三八
第六章? 河北音乐会工尺谱 | 三四一 第一节?河北音乐会概述 | 三四三 第二节?河北音乐会工尺谱的特征 | 三四九 第三节?河北音乐会工尺谱的译读 | 三九六 本章小结 | 四一二
第七章? 福建南音工尺谱 | 四一五 第一节?福建南音概述 | 四一七 第二节?自成体系的福建南音工尺谱 | 四二二 第三节?福建南音工尺谱的译谱 | 四八五 本章小结 | 四九七
第八章? 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 | 四九九 第一节?工尺谱的本质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以文字符号记录音乐的乐谱谱式 | 五〇二 第二节?工尺谱的基本特征之一: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方式相联系的框架性特征 | 五〇五 第三节?工尺谱的基本特征之二:谱字的多义性 | 五〇九 第四节?工尺谱与中国传统乐律学的密切关系 | 五一一
参考文献 | 五一九 后? 记 | 五四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