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盐是传统时期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如何管理食盐生产一直都是重要的制度问题。盐场应需而设,但多被视为管理机构并配以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理解。然而真正的制度唯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彰显作用,由此也只有和活生生的人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盐场既是制度也是社会,更是人们在因制度而产生的各种无法预料的结果中寻求好好生活的“区域”。本书把盐场制度视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围绕着制度为何重构以及如何被重构,展开对灶课、市场和秩序三个核心问题的讨论,呈现12~18世纪珠江口盐场人群在具体社会生活中因时因事而不断重构制度的具体做法,并促成明清盐法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明清盐场的运作和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市场导向型生计”“制生事内”等概念的阐发,进一步揭示传统中国的制度机理。 目录 导论 一 从无序到有序:传统中国的制度运行与制度史研究路径 二 盐史研究的学术演进与区域经济研究 三 全书框架与文献说明 第一章 12~14世纪的滨海地方经营与盐场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宋元东莞的地方乡豪与盐场盐业经营 第二节 明初“以籍定役”与地方盐场的实际运行 小结 第二章 “盐听灶户自卖”:15世纪盐场的余盐问题与灶户做生意 第一节 从开中法到余盐抽银 第二节 栅甲制:天顺年间的盐场制度改革 第三节 灶课折银与盐场灶户卖盐的合法化 第四节 栅甲役与灶户宗族建设 小结 第三章 “以民田承灶户”:16世纪的无征灶课治理与盐场生计变迁 第一节 环境变迁与市场流动:珠江口盐场衰落之滥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