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采用先进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符合教育部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的需要,满 足教学和执业需求。 重视实践,突出技能,注重研究生入学考试、执业资格考试 和职称考试案例分析内容。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新颖的医学检验技术系列教材。 同步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扫描书中二维码,尊享免费增值 服务。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人体寄生虫的危害 1 第二章 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机制与免疫 3 第一节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3 第二节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4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4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5 第三章 人体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 9 第一节 寄生虫的分类 9 第二节 寄生虫的命名 10 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检验 11 第五章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13 第一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 第二节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14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5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 16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一章 叶足虫 17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17 第二节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22 第三节 其他消化道阿米巴 25 第二章 鞭毛虫 28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28 第二节 锥虫 33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37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41 第五节 其他毛滴虫 45 第三章 孢子虫 47 第一节 疟原虫 47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57 第三节 隐孢子虫 61 第四节 其他孢子虫 66 第四章 纤毛虫 75 结肠小袋纤毛虫 75 本书彩图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第一章 吸虫 78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 78 第二节 并殖吸虫 83 第三节 裂体吸虫 91 第四节 布氏姜片吸虫 102 第二章 绦虫 107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 107 第二节 肥胖带绦虫 111 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 114 第四节 多房棘球绦虫 121 第五节 曼氏迭宫绦虫 123 第六节 其他人体寄生绦虫 127 第三章 医学线虫 139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139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142 第三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144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149 第五节 丝虫 152 第六节 旋毛形线虫 161 第七节 麦地那龙线虫 165 第八节 粪类圆线虫 166 第九节 其他人体寄生线虫 170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章 昆虫纲 186 第一节 蚊 187 第二节 蝇 194 第三节 虱 199 第四节 蚤 202 第五节 臭虫 204 第六节 锥蝽 205 第七节 其他昆虫 207 第二章 蛛形纲 211 第一节 蜱 211 第二节 恙螨 218 第三节 疥螨 223 第四节 蠕形螨 226 第五节 其他螨类 230 第五篇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 病原学检查技术 237 第一节 肠道内寄生虫检查 237 第二节 血液内寄生虫检查 240 第三节 体液内寄生虫检查 242 第四节 肌肉组织内寄生虫检查 243 第五节 其他体内寄生虫检查 244 第二章 免疫学检验技术 245 第一节 非标记免疫检验技术 245 第二节 标记免疫检验技术 246 第三节 电泳技术 247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249 第一节 DNA探针技术 249 第二节 核酸扩增技术 249 第三节 生物芯片技术 251 第四节 基因测序技术 251 第四章 寄生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252 第一节 检验前质量控制 252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保证 253 第三节 检验后质量保证 253 附录 附录一 常见寄生虫的体外培养、动物接种与保存 255 第一节 常见寄生虫的体外培养 255 第二节 常见寄生虫的动物接种与保存 257 附录二 标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 259 第一节 粪便标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 259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61 第三节 排泄物与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62 第四节 媒介节肢动物的采集、固定与检测样本制备 264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 267 第一节 固定液 267 第二节 染色液 269 附录四 常用染色方法 273 附录五 彩图(二维码)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