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师生们在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传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编史学、科学史与科学方法,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传播案例研究等。 目录 目录 总序/i 前言/ix 科学编史学、科学史与科学方法 “李约瑟问题”与中国科技史/3 科学史中“内史”与“外史”划分的消解—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立场看/29 科学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相对主义/39 布鲁诺再认识—耶兹的有关研究及其启示/48 照相石印技术与连环图画的兴起/60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7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量化分析/80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91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 丁燮林关于“新摆”和“重力秤”的研究—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早期研究工作的个案分析/107 民国初期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体制化开端—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的创建/122 北京大学早期的物理教授张大椿/142 现代建筑声学在中国的奠基—以清华大礼堂听音问题校正为中心的考察/153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169 沈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营养学研究/190 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 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应急处理的启示/207 When Overseas Education Meets a Changing Local Context: The Role of Tokyo Higher Technical School in the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of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230 Compatible Humanists: Yuen Ren Chao Meets George Sarton/262 Process and Impact of Niels Bohr’s Visit to Japan and China in 1937: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282 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309 公民科学素质的本土化探索/316 生活科学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325 关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思考/338 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348 科学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评述/359 科学体制化的文化诉求与文化冲突—论科学的功利性与自主性/370 科学技术传播案例研究 日本的PUS及其相关概念研究/381 关于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389 生物技术与公众理解科学—以英国为例的分析/398 蒙古族公众理解中的“赫依”—一项有关蒙医的公众理解科学定性研究/412 科学传播应用者的局限性及内省性—对内蒙古某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案例研究/433 关于中药“毒”性争论的科学传播及其问题/444 中美科幻电影数量比较及对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