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
内容推荐 本书在冲积性河流自动调整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流调整的非平衡态与河型多样性关系。 从水沙、断面形态及平面形态变化的角度,阐述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趋势。 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 前后,黄河下游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特点,阐明了影响河势的关键影响因子,分析论证了河势 对工程的适应性。 分析论证了高村至陶城铺河段河道平面形态的演变特点、河型变化特征。 基于冲积 性河流平衡理论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程度,揭示了河流功率与河道横断面形态的关系。 最后, 通过黄河下游河道平面形态与河流能态关系,揭示了河道平面形态的调整机制。 本书可供从事冲积性河流研究人员、河道整治技术人员、河流地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 1 章 绪 论 (1)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 第 2 章 研究区域概况 (20) 2. 1 河道概况 (20) 2. 2 工程概况 (23) 2. 3 数据资料 (32) 第 3 章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转折点变化分析 (33) 3. 1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33) 3. 2 水库运用前后河道冲淤发展 (39) 3. 3 小 结 (42) 第 4 章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规律分析 (44) 4. 1 黄河下游不同峰型非漫滩洪水冲刷效率分析 (44) 4. 2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冲淤特性研究 (52) 第 5 章 黄河下游河道不平衡程度研究 (74) 5. 1 冲积性河流平衡理论分析 (74) 5. 2 黄河下游不同时期河道偏离平衡态的程度 (77) 5. 3 小 结 (82) 第 6 章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调整机制 (84) 6. 1 河流功率与平滩横断面形态变化 (84) 6. 2 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 (91) 6. 3 河道平面形态变化与河流能态之间的关系 (102) 6. 4 小 结 (103) 第 7 章 菏泽河段河势演变特点分析 (105) 7. 1 治导线规划参数 (105) 7. 2 高村至伟庄河段河道整治与河势概况 (109) 7. 3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河势演变特点 (112) 7. 4 小 结 (150) 第 8 章 山东黄河菏泽河段河势演变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151) 8. 1 已有研究现状分析 (151) 8. 2 河势参数响应关系及机制研究 (152) ·1· 目 录 8. 3 浮桥建设对河势的影响 (170) 8. 4 小 结 (174) 第 9 章 山东黄河菏泽段河势演变趋势及治理研究 (176) 9. 1 山东黄河菏泽段河势演变趋势 (176) 9. 2 山东黄河菏泽段河道治理方案 (176) 9. 3 小 结 (202) 第 10 章 结论与展望 (203) 10. 1 主要结论 (203) 10. 2 创新点 (204) 10. 3 展 望 (205) 参考文献 (206) 附 录 (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