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循环系统(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作者 | 王庭槐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循环系统》这本教材是根据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教材建设要求编写的关于循环系统的器官系统整合教材。全书以循环系统为主线,充分阐述了心血管系统及淋巴系统的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与病理生理、药理和相关临床疾病的联系等知识。本书主要面向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大类专业的医学生,在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主动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为他们进入后继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循环系统的认识历程 001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03 三、循环系统相关疾病 006 第二章 血液 009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造血发生 009 一、血液的组成 010 二、造血发生 015 第二节 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017 一、血浆的功能与理化特性 018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019 第三节 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 023 一、血液凝固 024 二、抗凝系统 026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028 四、凝血与抗凝血失衡的基本环节与表现 030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030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031 二、输血与交叉配血 033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034 一、DIC 的病因 035 二、DIC 发生、发展的机制 036 三、DIC 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039 四、DIC 的临床表现 041 五、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043 第六节 常见血液疾病 044 一、红细胞疾病 044 二、白细胞疾病 047 三、出凝血疾病 049 第三章 心脏 053 第一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054 第二节 心脏的发生 056 一、心管的发生 056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058 三、心脏内部分隔 059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先天畸形 062 第三节 心脏的形态与结构 064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064 二、心腔 067 三、心脏的构造 071 四、心传导系 073 五、心包 074 六、心脏的体表投影 076 第四节 心脏泵血功能 077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077 二、心音 080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081 四、心输出量的调节 083 第五节 心脏生物电活动和心肌生理特性 087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087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092 三、体表心电图 099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 101 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01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 分类 102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03 四、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 105 第四章 血管 108 第一节 血管的组织结构 109 一、动脉 109 二、毛细血管 112 三、静脉 114 四、微循环血管 115 五、血管壁 116 第二节 动脉的分布 116 一、肺循环的动脉 117 二、体循环的动脉 118 第三节 静脉的分布 137 一、肺循环的静脉 139 二、体循环的静脉 139 第四节 微循环及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51 一、微循环 151 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54 第五节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155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胚胎起源 155 二、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158 三、胎盘循环 158 四、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163 第六节 血管衰老 163 一、血管衰老的基本特征与临床检测 164 二、血管衰老的机制 165 三、血管衰老与疾病 166 四、血管衰老的干预策略 167 第七节 心脏和脑的血管 168 一、心脏的血管 168 二、脑的血管 172 第八节 血压 177 一、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178 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183 第九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85 一、神经调节 185 二、体液调节 190 三、自身调节 193 四、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94 第十节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先天畸形 195 一、房间隔缺损 195 二、室间隔缺损 196 三、动脉干和心球分隔异常 197 四、动脉导管未闭 197 第五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00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201 一、充血 201 二、淤血 201 第二节 出血 20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03 二、病理变化 203 三、后果 204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04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05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205 三、血栓的结局 20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08 第四节 栓塞 209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209 二、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209 第五节 梗死 211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11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212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213 第六节 水肿 214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214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215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216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治疗药物 217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18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19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220 第四节 主要受累动脉及其导致的器官病变 223 第五节 抗血栓药与抗心绞痛药 227 一、抗血栓药 227 二、抗心绞痛药 236 第七章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240 第一节 缺血 - 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241 一、缺血 - 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 241 二、缺血 - 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条件 241 第二节 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42 一、自由基的作用 242 二、钙超载 244 三、炎症反应过度 245 第三节 缺血 - 再灌注损伤发生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246 一、心脏发生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47 二、脑发生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49 三、肺发生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0 四、其他器官发生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0 第四节 防治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251 一、减少缺血时间 251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251 三、清除与减少自由基,抑制钙超载 251 四、补充能源物质 251 五、通过缺血适应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 252 第八章 休克 254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255 一、休克的病因 255 二、休克的分类 256 第二节 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 257 一、微循环灌流 257 二、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分期及机制 258 三、休克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 263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264 一、机体代谢变化 264 二、器官功能障碍 265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66 一、积极预防休克的发生 267 二、早期发现,及时合理治疗 267 第九章 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 270 第一节 高血压的定义、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271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72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273 第二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276 第三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277 一、钙通道阻滞药 277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278 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 279 四、利尿药 280 五、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80 六、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282 第十章 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性心脏病 284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 284 一、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85 二、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286 三、风湿性心脏病 287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8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89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91 第三节 瓣膜性心脏病 292 一、二尖瓣狭窄 293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94 三、主动脉瓣狭窄 294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95 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 297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298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及诱因 298 二、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299 三、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300 四、心功能不全的代偿反应 303 五、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307 第二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309 一、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309 二、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310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8 第一节 淋巴系统的组成 318 第二节 胸腺 321 第三节 淋巴结和脾 323 第十三章 淋巴系统的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 329 第一节 淋巴结良性病变 330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334 一、概述 334 二、霍奇金淋巴瘤 341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344 四、浆细胞肿瘤 348 第三节 白血病概述 351 参考文献 357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35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