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们了解台湾近年来台湾小说思潮及反映的社会心态有着重要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为对台湾80后小说的研究,题材基本无涉台内容,无涉台敏感政治问题与涉台用语。 21世纪以来,台湾80后作家通过新媒体和各大文学奖迅速崛起,成为台湾文坛一股新的力量,他们不仅继承了已有的文学传统,还在文学形式、技巧、主题、题材上都有所创新。大量作品的出版,意味着台湾80后世代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台湾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现象,预示着台湾文学新世纪的不同走向.本书对台湾当代文学世代交替之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台湾80后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于历史的想象、文化认同的思考、代际的价值冲突和当代台湾社会性别、生态、网络等文化议题,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折射21世纪台湾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本书通过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作家写作现象以及作品进行整体观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台湾当代青年亚文化格局,从审美和文化叙述的层面了解台湾当代青年的整体精神面貌、身份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以及隐藏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目录 目 录 绪 论 1 总论 台湾80后小说概观 7 第一节 世代理论的历史演绎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8 第二节 台湾80后世代的出发与世代意识的涌现 11 第三节 台湾80后世代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 18 第四节 21世纪初台湾文化场域与文学体制 29 第五节 台湾80后世代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 37 第六节 台湾80后世代小说创作的主题 43 第一章 台湾80后小说的历史书写与文化认同 60 第一节 历史意识的瓦解与重构 62 第二节 历史的时间化与空间化问题 64 第三节 历史书写的意识形态建构 68 第四节 结论 69 第二章 台湾80后小说的日据书写与日据历史想象 71 第一节 新世纪青年日据书写的涌现 71 第二节 台湾日据书写的历史脉络与流变 72 第三节 殖民现代性的欲求 75 第四节 异国情调的地方美学 79 第五节 建构混杂的身份 85 第六节 结论 89 第三章 台湾80后小说的新移民书写与东南亚想象 91 第一节 台湾地区新移民书写的历史脉络与时代背景 91 第二节 地方与世界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94 第三节 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 97 第四节 第三世界弱小民族的寓言 100 第五节 “新二代”的家族史叙述 105 第六节 结论 106 第四章 台湾80后小说的妖怪书写 108 第一节 台湾妖怪书写的历史脉络 108 第二节 妖怪书写作为地方性的生产路径 111 第三节 妖怪书写的青年亚文化意涵 116 第四节 妖怪书写的生态文化意涵 118 第五节 妖怪书写的反思现代性意涵 120 第六节 妖怪书写的文化政治意涵 123 第七节 结语 126 第五章 台湾80后小说的自然书写 127 第一节 台湾自然书写的定义及历史脉络 127 第二节 生态危机的反思 130 第三节 台湾少数民族的自然观 132 第四节 自然观察与乡土特色 135 第五节 结论 138 第六章 情义、民俗与地方想象——杨富闵小说创作论139 第一节 杨富闵的创作特色 140 第二节 杨富闵乡土书写的主题 141 第三节 结论 152 第七章 异域与乡土的双重变奏——连明伟小说创作论 154 第一节 身份认同 154 第二节 迁徙家族 160 第三节 原乡想象 164 第四节 结论 168 第八章 回归传统、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怀——林秀赫小说创作论 170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传统的回归 170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性——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怀 174 第三节 逃离与隐逸——现代化社会的乌托邦实验 177 第四节 结论 181 第九章 现代性下的主体危机与历史断裂——黄崇凯小说创作论182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下的主体危机 183 第二节 历史的断裂与碎片化 191 第三节 形绘台湾的精神史脉络 195 第四节 结论 199 第十章 亚文化风格及“新二代”书写——陈又津小说创作论 200 第一节 叙述的风格:在二次元时空展现的少女冒险 200 第二节 意义的指向:现实的反抗与理想社会的建构 205 第三节 身份认同的探索:“新二代”书写 209 第四节 结论 213 第十一章 视觉世代的恐怖记忆——陈柏青小说创作论 214 第一节 视觉经验的呈现 214 第二节 恐怖日常与怨灵复仇 221 第三节 打造七年级——集体记忆与集体意识的再现 223 结 论 228 参考文献 232 后 记 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