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医学病原与免疫基础(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教材)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作者 袁正宏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教材是在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统一规划下,由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七所院校的四十余名专家教授通力合作完成的,体现了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整合和融汇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内容,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的重要进展。分为医学病原与免疫总论、医学重要病原、免疫相关疾病三篇,系统讲述了医学病原和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医学重要病原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致病机制、防控与治疗,人体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执行生理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与防治方法。主要面向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类专业学生,同时可作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绪论 001
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概念和特点 001
二、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科的发展历程 005
三、病原生物、免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011
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和展望 013
第一篇 医学病原与免疫总论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02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023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024
二、细菌的结构 025
三、细菌形态结构的检查方法 035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036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037
二、细菌的营养 038
三、细菌的新陈代谢 039
四、细菌的分泌系统 041
五、细菌的免疫系统 042
六、细菌的生长繁殖 043
七、细菌的人工培养 045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047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048
二、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048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053
四、细菌遗传与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058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059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级 059
二、细菌的命名法 060
第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06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64
一、病毒的大小 064
二、病毒的形态 065
三、病毒的结构 066
四、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功能 068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070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070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 074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075
一、病毒的变异现象 075
二、病毒变异的机制 076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 078
一、物理因素 078
二、化学因素 079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079
一、病毒分类机构及其病毒分类系统 079
二、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079
三、亚病毒因子 080
第三章 真菌的基本性状 082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083
一、菌丝 083
二、酵母 083
三、孢子 084
四、真菌的细胞结构 085
五、真菌的菌落或菌丝体 086
第二节  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087
一、真菌的生活史 087
二、双相真菌 087
三、真菌的培养 088
第三节  真菌的遗传与变异 089
一、真菌的遗传特点 089
二、真菌的变异 089
第四节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090
第四章 寄生虫的基本性状 093
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 093
第二节  寄生虫的分类 097
第三节  寄生虫的形态与结构 098
一、原虫 098
二、蠕虫 098
三、节肢动物 101
第五章 人体免疫系统 102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 103
一、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104
二、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107
第二节  免疫细胞概述 110
一、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 111
二、免疫细胞的谱系发育与各自功能特点 111
第三节  抗原 119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 119
二、抗原特异性 120
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22
四、抗原的种类 124
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26
第四节  抗体 128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128
二、抗体的免疫原性 132
三、抗体的功能 133
四、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135
五、人工制备抗体 137
第五节  补体系统 141
一、补体系统概述 141
二、补体系统激活的起始阶段 144
三、补体系统激活的中间活化阶段 147
四、补体系统激活的膜攻击复合物形成阶段 148
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49
第六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51
一、MHC 结构及其遗传特性 152
二、HLA 分子 155
三、HLA 与临床医学 157
第七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158
一、细胞因子概述 159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159
三、细胞因子受体 161
四、常见细胞因子信号通路 163
第八节  其他免疫膜分子 166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166
二、黏附分子 167
三、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73
第六章 固有免疫应答 177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 178
一、组织屏障及其功能 178
二、固有免疫细胞 178
三、固有免疫分子及其功能 179
第二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识别活化机制 180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对象——分子模式 180
二、固有免疫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 181
三、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的生物学效应 183
第三节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183
一、经典固有免疫细胞 183
二、固有淋巴样细胞 188
三、固有样淋巴细胞 193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特点 194
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 194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特点 195
第七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197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198
一、抗原提呈细胞 198
二、抗原加工和提呈 206
第二节  T 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13
一、T 细胞发育及分类 213
二、T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20
第三节  B 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29
一、B 淋巴细胞 229
二、B 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237
三、B 细胞对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245
四、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与临床相关性 247
第四节  免疫记忆与再次免疫应答 249
一、记忆 T 细胞与再次应答特点 249
二、记忆 B 细胞与再次体液应答特点 250
第五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252
一、免疫耐受 252
二、免疫调节 259
第八章 病原的感染与免疫、致病机制 269
第一节  病原体的感染 270
一、感染原 270
二、感染途径 270
三、感染类型 271
第二节  病原生物媒介及传播 274
一、病媒节肢动物 274
二、主要虫媒病 286
三、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 293
四、病媒节肢动物的防制 293
第三节  抗感染免疫 294
一、抗病毒免疫 294
二、抗细菌免疫 297
三、抗寄生虫免疫 301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304
一、正常菌群 304
二、机会致病菌 305
三、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305
四、其他影响细菌致病的因素 310
第五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311
一、病毒感染直接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312
二、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后的致病机制 313
三、病毒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 315
四、病毒的逃逸免疫应答 315
第六节  真菌的致病机制与感染类型 316
一、真菌的致病机制 316
二、真菌感染的类型 316
第七节  寄生虫的致病机制 318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318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319
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320
第九章 病原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23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24
一、临床微生物学标本的采集、运送原则 324
二、细菌形态学检查 325
三、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27
四、细菌感染的免疫学诊断 329
五、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 330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30
一、病毒形态学检查 330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31
三、病毒成分检测 333
四、病毒抗体检测 333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34
一、真菌形态学检查 334
二、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34
三、真菌成分或抗体的检测 335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35
一、病原学检查 336
二、免疫学检查 339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340
四、人工智能技术检测 341
第十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4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42
第二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343
一、热力灭菌法 343
二、辐射灭菌法 344
三、滤过除菌法 345
第三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345
一、化学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机制 345
二、影响化学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因素 346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47
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347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348
第十一章 病原感染的防治 350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50
一、基本概念 351
二、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52
三、免疫规划 355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治疗及耐药 357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及耐药 357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 368
三、真菌感染的治疗 370
第三节  人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 371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372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372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 373
第四节  医院感染 374
一、医院感染的判定原则 374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375
三、医院感染的特征 375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77
第二篇 医学重要病原
第十二章 重要的医学细菌 381
第一节  球菌 381
一、葡萄球菌属 381
二、链球菌属 387
三、肠球菌属 392
四、奈瑟菌属 393
第二节  肠道杆菌 396
一、埃希菌属 398
二、志贺菌属 402
三、沙门菌属 405
四、其他菌属 409
第三节  弧菌 411
一、霍乱弧菌 411
二、副溶血性弧菌 414
第四节  螺杆菌及弯曲菌 416
一、螺杆菌属 416
二、弯曲菌属 420
第五节  分枝杆菌 421
一、结核分枝杆菌 422
二、麻风分枝杆菌 428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 428
第六节  厌氧性细菌 429
一、梭菌属 429
二、拟梭菌属 435
三、无芽孢厌氧菌 436
第七节  动物源性细菌 439
一、布鲁菌属 440
二、耶尔森菌属 442
三、芽孢杆菌属 445
第八节  其他细菌 448
一、军团菌属 448
二、假单胞菌属 449
三、鲍特菌属 450
四、嗜血杆菌属 451
五、棒状杆菌属 452
六、其他菌属 454
第九节  衣原体 454
一、沙眼衣原体 456
二、肺炎衣原体 459
三、鹦鹉热衣原体 460
第十节  支原体 461
一、支原体属 462
二、脲原体属 466
第十一节  立克次体 467
一、立克次体属 469
二、东方体属 471
三、无形体属与埃里希体属 473
第十二节  螺旋体 473
一、钩端螺旋体属 474
二、密螺旋体属 478
三、疏螺旋体属 481
第十三章 重要的医学病毒 485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485
一、正黏病毒 486
二、冠状病毒 492
三、副黏病毒 494
四、肺病毒 498
五、其他呼吸道病毒 498
第二节  消化道感染病毒 501
一、肠道病毒 501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 507
第三节  肝炎病毒 511
一、甲型肝炎病毒 512
二、乙型肝炎病毒 515
三、丙型肝炎病毒 522
四、丁型肝炎病毒 525
五、戊型肝炎病毒 526
第四节  虫媒病毒 530
一、登革病毒 531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534
三、寨卡病毒 535
四、森林脑炎病毒 537
五、大别班达病毒 538
第五节  出血热病毒 539
一、汉坦病毒 540
二、克里米亚 - 刚果出血热病毒 544
三、埃博拉病毒 545
第六节  逆转录病毒 547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549
二、人类嗜 T 细胞病毒 555
第七节 疱疹病毒 556
一、单纯疱疹病毒 559
二、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560
三、人巨细胞病毒 561
四、EB 病毒 562
五、其他人疱疹病毒 564
第八节 其他病毒 565
一、狂犬病毒 565
二、人乳头瘤病毒 569
三、痘病毒 573
四、细小病毒 574
第九节  朊粒 575
一、生物学性状 575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577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579
四、防治原则 580
第十四章 重要的医学真菌 582
第一节  浅表和皮肤感染真菌 583
一、皮肤癣菌 583
二、角层癣菌 585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585
一、孢子丝菌属 585
二、着色真菌 586
第三节  系统性感染真菌 587
一、致病性真菌 587
二、机会致病性真菌 589
第十五章 重要的医学原虫 596
第一节  寄生于腔道的原虫 597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597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605
三、隐孢子虫 607
四、阴道毛滴虫 609
第二节  寄生于红细胞内的原虫 611
一、疟原虫 611
二、巴贝虫 623
第三节  寄生于其他细胞的原虫 624
一、利什曼原虫 624
二、刚地弓形虫 632
第四节  寄生于组织中的原虫 637
一、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637
二、锥虫 641
第十六章 重要的医学蠕虫 649
第一节  寄生于腔道和组织的吸虫 649
一、华支睾吸虫 649
二、并殖吸虫 654
三、裂体吸虫 659
第二节  寄生于消化道的绦虫 667
一、链状带绦虫 668
二、肥胖带绦虫 673
第三节  寄生于组织的绦虫 675
一、曼氏迭宫绦虫 676
二、细粒棘球绦虫 679
三、多房棘球绦虫 684
第四节  寄生于消化道的线虫 686
一、钩虫 687
二、粪类圆线虫 692
三、异尖线虫 695
第五节  寄生于血液和组织中的线虫 698
一、丝虫 698
二、旋毛形线虫 707
三、广州管圆线虫 712
第三篇 免疫相关疾病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及相关疾病 71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720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720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721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疾病 723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724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725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725
二、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疾病 726
三、特殊类型的Ⅱ型超敏反应 727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728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728
二、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疾病 730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73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731
二、Ⅳ型超敏反应相关的试验和疾病 732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734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般特征 735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735
一、遗传因素 735
二、环境因素 737
三、其他因素 738
第三节  自身免疫致病的免疫学机制 738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 738
二、自身反应性 T 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Ⅳ型超敏反应) 740
第四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740
一、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740
二、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 741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742
一、广谱免疫抑制治疗 742
二、针对特定细胞或免疫应答途径的免疫抑制 743
三、针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疗法 744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学 745
第一节  概述 746
第二节  肿瘤抗原 746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747
二、常见的人类肿瘤抗原 747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编辑 748
一、免疫清除期 748
二、免疫平衡期 750
三、免疫逃逸期 750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752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753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753
第二十章 其他免疫相关疾病 757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 75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及特征 759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过程与治疗原则 763
第二节  移植免疫 765
一、移植 765
二、移植排斥 766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767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768
五、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770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与防治技术 773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773
一、体外抗原 - 抗体反应 774
二、免疫细胞的检测 778
第二节  免疫预防技术 781
一、预防性疫苗类型 781
二、预防性疫苗的应用 784
第三节  免疫治疗 786
一、分子治疗 786
二、细胞治疗 791
三、免疫调节剂 794
主要参考文献 797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79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