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照亮未来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蒋辅义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艰苦奋斗,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近代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 00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003 (一)传统农耕文明的危机 / 003 (二)工业革命后的世界 / 006 二、落后就要挨打 / 009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009 (二)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 013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017 三、不同社会力量救亡图存的尝试及失败的教训 / 020 (一)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 020 (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 023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 / 027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 030 第二章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 03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039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 040 (二)捍卫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 044 (三)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048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 050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052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 052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全面展开 / 055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 058 (四)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060 三、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创性探索 / 062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062 (二)新时代十年的里程碑意义 / 066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072 第三章 坚持人民至上 / 075 一、以人民为中心 / 077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 078 (二)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优选底气 / 080 (三)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 083 二、人民就是江山 / 087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 087 (二)为民造福是优选政绩 / 090 (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092 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优选位置 / 098 (一)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 099 (二)密切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 103 (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108 第四章 坚定“四个自信” / 113 一、坚定道路自信 / 1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 1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确立 / 1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 121 二、坚定理论自信 / 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 1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完善 / 12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 129 三、坚定制度自信 / 13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奠基 / 13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确立 / 13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 / 137 四、坚定文化自信 / 14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 / 14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拓创新 / 14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 146 第五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51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及重大意义 / 153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 153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重大意义 / 155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56 (一)“十个明确” / 157 (二)“十四个坚持” / 159 (三)“十三个方面成就” / 165 (四)“六个必须坚持” / 167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169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 / 170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 / 172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174 (四)习近平外交思想 / 175 (五)习近平法治思想 / 177 (六)习近平文化思想 / 180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85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 187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187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190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194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196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197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 200 (一)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构想 / 200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奋进之路 / 202 (三)改革开放中的现代化突破 / 20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征程 / 205 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部署 / 208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 208 (二)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211 (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 214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影响与世界意义 / 216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 216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218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 220 (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和文明进步开创了新路 / 222 (五)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 224 第七章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 / 227 一、发展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 / 229 (一)发展的历史演变:从农耕时代到信息时代 / 230 (二)全球发展横览: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与全球化的影响 / 233 (三)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 239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 243 (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 / 243 (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 246 (三)高质量发展成就彰显制度的优越性 / 248 三、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253 (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253 (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257 (三)多举措综合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 259 第八章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265 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26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科技发展状况 / 26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状况 / 270 (三)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状况 / 272 二、科技创新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 / 276 (一)科技是重要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 276 (二)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 281 (三)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 284 三、高水平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 287 (一)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特征 / 287 (二)高水平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 289 (三)高水平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 293 第九章 教育强则国强 / 297 一、教育是立国之基 / 299 (一)基础教育奠定强国基础 / 300 (二)高等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 305 (三)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 / 310 (四)终身教育惠及全体人民 / 313 二、人才是强国之本 / 316 (一)国之兴衰系于人才 / 316 (二)共产党百年人才事业发展历程 / 317 (三)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 327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332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 333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 334 (三)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 / 336 第十章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339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发展 / 341 (一)“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 341 (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 346 二、将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349 (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 349 (二)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 355 三、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359 (一)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 359 (二)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363 四、坚决反对和遏制分裂活动 / 366 (一)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 / 366 (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 / 370 第十一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与世界 / 375 一、百年变局与全球格局演化 / 377 (一)百年大变局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意涵 / 378 (二)“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显著 / 380 (三)国际秩序发生深刻演变 / 383 二、持续向好、繁荣昌盛、和平崛起的中国 / 387 (一)新时代引领伟大复兴 / 387 (二)全面深化改革 / 389 (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392 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 397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旋律 / 397 (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及挑战 / 400 (三)新格局下的战略定力与战略引领 / 403 第十二章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执政党 / 407 一、主要国家的政党体制 / 409 (一)典型两党制的美国 / 409 (二)当代多党制的俄罗斯 / 411 (三)两党制起源地的英国 / 413 (四)政党分散的法国 / 415 (五)一强多弱型的日本 / 417 二、主要国家执政党的发展趋势 / 419 (一)百年大变局加剧政党执政难度 / 419 (二)政党革新呈现自觉性和多样性 / 422 (三)各国合作应对全球问题成为重要趋势 / 425 三、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世界意义 / 427 (一)强大的长期执政能力与社会基础 / 427 (二)坚持自我革命攻克大党难题 / 431 (三)以新型政党制度助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 / 433 第十三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39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世界回响 / 441 (一)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 442 (二)理念的历史文化底蕴 / 445 (三)全球共识的形成与深化 / 447 二、合作共赢的全球愿景 / 450 (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 / 450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 / 453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455 (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 457 (五)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460 三、构筑全球合作新框架 / 462 (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462 (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 466 (三)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 / 469 (四)激发国际合作新动能 / 471 第十四章 “一带一路”与共享发展 / 475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传承与重大意义 / 477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 / 477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需求 / 479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 481 二、铺就共享发展之路 / 482 (一)弘扬赓续丝路精神 / 482 (二)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 486 (三)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 / 489 三、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 491 (一)政策沟通广泛深入 / 491 (二)设施联通初具规模 / 493 (三)贸易畅通便捷高效 / 494 (四)资金融通日益多元 / 496 (五)民心相通基础稳固 / 497 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 498 (一)“一带一路”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 499 (二)“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活力 / 501 (三)“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 504 第十五章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 509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 511 (一)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 511 (二)东西方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514 二、中外文明交流历史悠久 / 517 (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 517 (二)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长盛不衰 / 520 三、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523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 523 (二)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 527 四、落实全球文明倡议 / 530 (一)四个“共同倡导”揭示文明交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 531 (二)积极构建人类文明交往进步的新形态 / 533 后 记 / 5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