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作品集。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公子,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据《史记·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口吃,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他与李斯都曾师事荀子,韩非博学多能,思维敏捷,李斯自叹不如。韩非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战争连绵的空前动荡时期,当时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弱小的国家之一,又介于秦、楚、齐、赵、魏等大国之间,是兵家必争之地。鉴于韩国危在旦夕的局面,韩非屡次上书劝谏韩王,希望能通过政治、经济改革而富国强兵,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当时有一位叫堂谿公的人,劝韩非行礼辞让,修行藏智,以求身全名遂,而不要犯众怒而行险道,但韩非认为提倡法治是利国利民之道,自己不会改变信念。于是,他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愤著书,写成《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