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与之相伴,中国美术史学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姜丹书、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滕固、李朴园、胡蛮、郑午昌、俞剑华等美术史家或者画家,或受到日本学者、德国模式及苏联模式的影响,或脱胎于中国传统之美术史学,撰写的一大批拓荒性且具有分量的中国美术史学著作,为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之建立,以及为当时的美术史教学和普及美术史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鲜明的特征就是四种模式(即日本学者、德国模式、苏联模式和中国传统美术史学)影响下四大类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美术史观、美术史分期、研究方法及编撰体例等方面的差异。因此,《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据此设定了四个重点章节,分别是日本学者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德国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苏联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以及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其各自的特点和呈现出的差异进行阐释。 目录 绪论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研究之意义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研究之现状 三、本书研究内容及方案
第一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节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之牵引 一、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 二、新历史考证学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 第二节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之推动 一、新式美术教育对美术史著作的需求 二、出版机构的推动 第三节近代美术考古学之促进
第二章日本学者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 第一节近代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美术史学研究之概述 一、美术史的研究 二、美术史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史研究之考察 一、姜丹书《美术史》成书特点及其价值 二、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与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之考察 第三节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史理论研究之考察 一、陈师曾《文入画之价值》的内涵及其影响 二、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成书特点
第三章西方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 第一节德国模式之定义 第二节德国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研究之考察 一、滕固《中国美术小史》成书特点 二、滕固《唐宋绘画史》成书特点及其意义 三、傅抱石《中国篆刻史述略》成书特点 第三节德国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理论研究之考察 一、滕固《唐宋画论:一次尝试性的史学考察》之理论内涵 二、滕固《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之考察 第四节苏联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研究之考察 一、李朴园《中国艺术史概论》成书特点 二、胡蛮《中国美术史》成书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章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成果之考察 第一节传统模式的中国美术史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二节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研究之考察 一、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成书特点及其影响 二、郑午昌《中国美术史》成书特点 三、俞剑华《中国绘画史》成书特点 第三节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美术史理论研究之考察 一、黄宾虹《古画微》成书特点 二、俞剑华《国画研究》之理论内涵
第五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概评 第一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总体认识 第二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给予当下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图片来源 附录B20世纪上半叶主要中国美术史学著作初版一览表(共计25种) 附录C2000年-2015年主要中国美术史学著作一览表(共计155种) 附录D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著作封面、题名及其他(部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