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师」培训教材 以本土化体能训练的大量实验样本、数据资料、研究成果为依据 构建科学、规范、专业的体能训练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 体能训练师、高等体育院校学科教育专业教材 同时满足军警、消防等特殊职业体能训练培训需求 本教材三大特色 1 构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内容体系 (1)系统、深入论述体能训练的基础理论、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 (2)贴近体能训练实际,突出体能训练计划、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设计,提供体能训练实施过程配套内容 (3)关注儿童青少年、女性运动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2 提供操作步骤与案例应用的新策略方法 (1)详细分析具体体能训练的概念、分类、科学基础与理论机制 (2)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练习目的-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动作图解 (3)对重点身体素质训练、训练周期、准备活动、疲劳恢复、质量监控等设计大量可参考的新案例与可执行的新策略方法 3 创新教材与读者互动学习的阅读模式 引导学习+专业知识结构详见+精练,学习效果明显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师培训教材,由我国体能训练领域专家联合编写。本书概述了体能训练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营养学、心理学,以及体能测试方法等基础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发展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性、耐力、平衡与稳定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计划设计方法,以及训练周期安排、热身准备和疲劳恢复、质量监控、特殊人群的体能训练、运动伤害防护、体能训练场地的布局设置与组织管理等方法,以厚实的理论根基、完整的方法体系、科学的训练流程,为体能练习者和体能训练师提供了科学、系统、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目录 前言\txi 绪论\txiii 第 1章 体能训练的功能解剖学基础\t1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t2 二、人体主要区域的功能解剖\t17 三、人体主要动作模式的功能解剖特征\t25 第 2章 体能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t27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t29 二、体能训练的骨骼肌生物力学特征\t36 三、抗阻训练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t39 四、核心区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特征\t52 五、灵敏素质训练的生物力学特征\t59 六、平衡稳定训练的生物力学特征\t62 第3章 体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t67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t68 二、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生物学原理与生理学适应\t78 三、速度与灵敏性训练的生物学原理与生理学适应\t81 四、有氧耐力训练的生物学与生理学适应\t83 五、无氧耐力训练的生物学与生理学适应\t86 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特征与恢复\t87 七、停训与赛前减量训练的生理学特征\t90 第4章 体能训练的营养学基础\t94 一、运动营养基础知识\t95 二、不同类型体能训练的营养需求\t99 三、体重控制\t102 四、运动营养补剂\t106 五、营养评估与营养计划制订及运动员的营养教育\t110 第5章 体能训练的心理学基础\t118 一、基本概念\t119 二、基本理论\t124 三、执教过程中的心理技能及其应用\t127 四、心理训练与体能训练的整合\t130 五、运动员心理健康评估和比赛心理准备\t130 第6章 体能测试的基本方法与结果分析\t136 一、体能测试的基础知识\t137 二、体能测试的分类和常用方法\t140 三、体能测试的数据分析与应用\t175 第7章 基础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179 一、基本概念与训练原则\t180 二、基础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t182 三、基础力量训练动作技术与保护\t186 四、基础力量训练的计划设计\t193 第8章 爆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204 一、基本概念与训练原则\t205 二、爆发力训练的常用动作\t208 三、爆发力训练的实施与安排\t223 第9章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226 一、基本概念与训练原则\t227 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基本方法\t228 三、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计划设计\t242 四、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t252 第 10章 速度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256 一、速度能力基本概念及速度产生的科学机制\t257 二、速度训练的基本方法\t262 三、速度训练的计划设计\t280 四、速度能力的训练科学目标和注意事项\t286 五、速度训练的原则和要求\t286 第 11章 灵敏性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288 一、灵敏性的基本概念和训练原则\t289 二、灵敏性训练的基本方法\t296 三、灵敏性训练计划的制订\t315 第 12章 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321 一、耐力训练的概念及基本原理\t322 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t324 三、耐力训练的计划设计\t330 第 13章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335 一、HIIT的基本概念\t335 二、HIIT的形式及其方法\t336 三、HIIT的计划设计\t338 四、对不同人群运用HIIT的建议\t340 第 14章 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342 一、基本概念及训练原则\t343 二、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基本方法\t346 三、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计划设计\t359 第 15章 柔韧性训练的基本方法与计划设计\t364 一、基本概念\t365 二、柔韧性训练的基本方法\t367 三、柔韧性训练的计划设计\t371 四、柔韧性训练示例\t376 第 16章 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设计\t383 一、训练周期安排的基础知识\t385 二、常见周期训练安排模式\t392 三、赛季的周期安排\t394 四、体能训练的周期训练计划制订策略\t397 五、训练周期计划示例\t399 第 17章 体能训练前的热身准备\t405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原则\t406 二、准备活动的基本方法\t407 三、准备活动的计划设计示例\t436 第 18章 体能训练后的疲劳恢复\t439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原理\t440 二、疲劳与恢复的监测方法\t445 三、疲劳恢复的基本方法\t448 四、疲劳恢复的策略\t450 第 19章 体能训练的质量监控\t454 一、体能训练质量监控概述\t455 二、体能训练质量监控的基本方法\t461 三、体能训练质量监控的实施与应用\t478 第 20章 特殊人群体能训练\t481 一、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概论\t482 二、女性运动员体能训练\t493 三、老年人的体能训练\t497 第 21章 运动伤害防护\t502 一、基本概念及基础原则\t503 二、体育医务团队成员与职责\t503 三、运动伤害风险与管理策略\t506 四、运动伤害的分类与处理\t513 第 22章 体能训练场地的布局设计与组织管理\t520 一、体能训练场地的布局设计\t521 二、体能训练场地的组织管理\t527 资源获取说明、致谢\t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