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天命论与纲常礼教崩溃后,政治的出路在哪里? ◎ 官场离心,新生士族崛起,权臣如何一步步掏空汉廷? ◎从“士人变异”的特殊视角,钩沉东汉覆亡前的30年历史,探秘三国源头。 ◎“压榨式”使用史料,展现历史细节背后的动机、意志、情感、欲望、挣扎与无奈。 内容推荐 东汉中平六年四月丙辰,汉灵帝刘宏驾崩。各方势力对于权力、利益的争夺,转瞬进入冲刺阶段,更有一批党人革命者,蓄谋借助大将军,即外戚何进的力量,实现惊天变革。
袁绍是这批党人革命者的领袖,他向何进提议征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胁迫太后,诛杀宦官。何进一度犹豫不决,反被宦官斩杀,从而引发血腥政变。经此一变,不仅宦官被除,连带着外戚也被清除出政治舞台,但是,朝纲并没有因此而被修整,社会并没有因此而得安宁,局势反而一发不可收拾:武人走上了朝堂,士人掌握了武装,皇权复合体崩溃,臣权自强,关东联盟聚而又散,献帝西迁又东归,汉廷逐渐被掏空,军府成为新朝廷,割据,混战,天下 目录 一、继位之争 谁来做天子:混乱的开始 名士入府:意欲何为 大将军的苦恼:杀不杀宦官 二、路在何方 除患:曙光初现 矛盾:士大夫的分化 路在何方:自强的出路是武装 三、武人崛起 武人的士人化:尴尬的单相思 忠君:皇甫嵩的底线 失控:董卓的自我解放 非常之举:废少立献 四、关东联盟 暂避锋芒:曲意合作的真相 不思进取:兴兵赴国难却因势利散 迁都与招安:被抛弃的雒阳旧臣 五、生存还是死亡 角色转变:从清流到地方实力派 弄潮儿:机关算尽总是空 客死他乡:生的惨淡与死的无奈 六、旧都浮尘 行刺:孤立无援中的自救 杀贼:王允下出的一步险棋 单相思:满天乌云浑不知 七、奉天子 和解:献帝地位的再认识 履约:曹操通使长安 东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八、新朝廷 军府:割据政权的新形式 建国:军府的朝廷化 附庸:被架空的许都汉廷 九、反扑 衣带诏的有无:天子的威力 效忠与背叛:荀彧之死 暴动:低龄化的政变者 十、花落谁家 榜样:自明本志的弦外音 候选人:机会均等 比试:兄弟争储 谁主沉浮:太子党在行动 十一、禅让 樊城之围:三家斗法 曹操与黄巾:太平理想与天下大业 校弦定音:汉魏政权交接
本书大事记 参考文献 书评(媒体评论) 斩黄巾,诛宦竖,董卓进京。故事要从这里说起。乱世英雄起四方,家家思乱,人人思危,大家全玩阴谋诡计。讲史是中国传统,《三国演义》之前有太公故事。政治独爱强权,文学偏怜弱者,历史的是非或在二者之间。 ——北京大学教授 李零
历史选择的北中国的霸主,不会是武夫董卓,懦夫韩馥,迂夫孔融,只能是那个有恶少气的 “英雄”曹操。这位一流的大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那慷慨悲凉的诗句犹如璀璨的宝石,被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三国前传》营造的历史情境中,为不可替代的建安时代精神,画龙点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清华大学教授 王晓毅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三国史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有资格与《三国志》《三国演义》并列在一起。如果你想不被误导地弄清三国时代是怎样形成的话,读这一本书就够了。 ——《帝国政界往事》作者 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