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中医药教育史(现代卷)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程海波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中医药教育史(现代卷)》共分为八章,第一至四章以时间为经,以区间内发生的与中医药教育相关的重大政策、突出事件为纬,全面梳理现代中医药教育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展示其历史全貌,挖掘其内在规律;第五至八章以专题的方式,系统、深入地展现中医药教育具有特殊性或独特性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中医国际教育、中医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和民族医学教育。全书考证严谨,资料丰富,旨在为广大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研究者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现代中医药教育史1
一、学术史回顾2
二、全书的基本架构与核心概念的界定5
三、近代中医药教育艰难的自我拯救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中医药教育实践11
第一章 现代中医药教育初创时期(1949—1976)1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与中医进修17
一、“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17
二、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与“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的正式确立18
三、“中医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医进修工作21
四、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与中医进修工作的调整24
第二节 西医学习中医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实施过程26
一、西医学习中医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26
二、西医学习中医的初步探索29
三、西医学习中医模式的确立与推广31
四、“”时期与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31
五、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温课32
第三节 中医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创建与江苏的贡献34
一、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创立的历史背景34
二、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创立的经过与存在的困难37
三、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初创期的江苏贡献40
四、“五所老校”的来历与中医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47
第四节 “五老上书”与中医院校教育的调整50
一、“五老上书”的历史背景50
二、“五老上书”的经过及相关内容53
三、中医院校教育的反思与调整54
第五节 “”时期与中医药教育的曲折发展57
一、中医药教育遭到严重破坏57
二、革命委员会体制建立及中医院校的合并59
三、面向基层开展中医药教育60
第六节 现代中医药教育初创时期的历史经验与教训62
一、现代中医药教育初创时期的历史经验62
二、现代中医药教育初创时期的历史教训65
第二章 中医药教育恢复与改革发展时期(1977—1998)67
第一节 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教育方针与中医药教育政策背景69
一、改革开放时期的国家教育方针69
二、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政策背景70
第二节 “衡阳会议”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恢复发展72
一、“衡阳会议”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恢复发展的历史背景72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恢复与发展74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中医药本科专业设置的规范化建设81
一、本科专业目录的第一次修订(1987年版)81
二、本科专业目录的第二次修订(1993年版)82
三、本科专业目录的第三次修订(1998年版)83
第四节 中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85
一、全国首次高等中医教育研讨会召开85
二、中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工作86
三、试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86
四、高等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88
五、开办面向农村的中医专业88
六、中医临床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88
七、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90
第五节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起步与发展91
一、中医研究生教育起步发展的背景91
二、学位授予制度的设立与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规范化92
三、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与中医研究生专业的设置93
四、学位授予审核制度与中医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发展97
五、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108
第六节 中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111
一、中等中医药教育的快速推进111
二、中等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113
三、中等中医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116
第七节 中医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起步与探索118
一、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背景与试点探索118
二、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基本形成与试行119
三、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化与全面推行120
四、教学质量评估的多层次、多类型开展121
第八节 中医药教育的恢复与改革发展历史经验和启示121
一、中医药教育实现了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121
二、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医药教育的发展122
三、适应社会发展是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动力122
四、服务基层和农村百姓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根基122
第三章 中医药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1999—2011)123
第一节 面向新世纪的国家教育改革方针与中医政策背景125
一、国家教育改革方针125
二、中医发展与中医药教育改革政策背景128
第二节 新校区建设与民办独立院校的诞生129
一、新校区建设与中医药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129
二、中医药类民办独立院校的诞生131
第三节 扩招与中医药教育“质量工程”建设132
一、国家扩招政策实施与中医药教育规模扩大132
二、质量工程建设135
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143
第四节 中医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146
一、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建立与优化专业设置的建设146
二、专业认证试点与中医专业内涵建设149
三、本科教学评估与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形成150
四、高职高专水平评估与医学类专业高等专科教育评估151
第五节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中医药研究生教育151
一、重点学科布局及其示范、辐射作用151
二、重点学科建设与中医药学术发展155
三、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及学位授权审核157
四、首届全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及其意义166
五、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167
第六节 中医药教育面向农村基层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170
一、面向农村基层开办中医药教育的政策导向170
二、中职中专、高职高专中医药学校(院)建设172
三、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174
四、社区中医人才与全科医生培养176
第七节 中医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历史经验与启示178
一、改善办学条件是中医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178
二、本科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179
三、研究生教育呈现全面提升与多元化发展趋势179
四、质量是中医药教育的生命线179
第四章 新时代中医药教育内涵式发展时期(2012—今)181
第一节 党的教育方针与中医药政策背景183
一、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理念与规划183
二、新时代中医药政策背景186
第二节 “双一流”建设与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189
一、“双一流”建设总体布局189
二、中医药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实践191
第三节 新医科与中医药教育内涵建设193
一、新医科建设要求193
二、新医科背景下的中医药教育内涵建设194
第四节 新时代中医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201
一、建立职业教育体系202
二、完善政策保障202
三、优化专业设置202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3
五、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3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4
一、学位授予制度及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展变化204
二、学位授权审核与评估207
第六节 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212
一、医教协同的政策与目标212
二、医教协同与临床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213
三、医教协同与基地建设216
第七节 审核评估与中医专业认证217
一、审核评估政策217
二、中医专业认证218
第八节 新时代中医药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220
一、适应社会需求是中医药教育永恒的话题220
二、中医药院校应科学把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新生态221
三、守正创新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优选境界221
第五章 中医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223
第一节 中医学课程体系的演变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224
一、民国时期的探索22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成型226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稳定发展与改革探索231
第二节 中医药高等教育统编教材的编修历程235
一、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的编写背景235
二、一至四版中医统编教材的编修236
三、五版以来中医统编教材的编修243
第三节 其他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的中医教材建设246
一、中医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246
二、中医中、大专(中高职)教育教材建设246
三、中医成人教育教材建设248
四、中医留学生教材249
第四节 中医学教材建设组织化与系统化的形成25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自发与无序状态250
二、以统编一版教材为开端的规划性251
三、中医教材建设的荣誉体系252
第五节 中医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254
一、课程体系的确立是中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志254
二、统编教材是各历史时期中医教育改革思路的重要载体254
三、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命运共同体255
第六章 中医国际教育257
第一节 中医国际教育的历史背景及政策方针258
一、中医国际教育的历史背景258
二、中医国际教育的政策方针260
第二节 中医药院校的兴办与中医国际教育的起步(1956—1976)266
一、中医药院校的兴办266
二、中医国际教育的起步267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中医国际教育的恢复调整期(1977—1999)269
一、中医国际教育的恢复270
二、中医国际教育的调整273
三、恢复调整时期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的规模278
第四节 新世纪中医国际教育的稳步发展(2000—2023)279
一、中医国际教育的稳步发展279
二、境外中医药教育的蓬勃发展289
第五节 中医国际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293
一、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293
二、教育质量是中医国际教育的生命线294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是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295
第七章 中医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297
第一节 近代中医药教育嬗变及其对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影响298
一、近代中医师承教育嬗变的历史过程298
二、近代中医师承教育嬗变对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影响300
第二节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起步(1949—1976)306
一、现代中医药教育初创期的师承教育背景与政策306
二、培养新中医及“师带徒”实施的基本情况310
三、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与中医师带徒工作的调整313
第三节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制度的建构(1977—2011)316
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医师承的背景与政策316
二、中医药学徒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与中医师承制度的探索320
三、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324
第四节 新时代师承制度的丰富与发展(1912—2023)330
一、新时代师承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政策330
二、新时代中医师承教育制度的变革332
三、新时代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多样化发展333
第五节 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化的进程337
一、中医进修与中医继续教育的肇始337
二、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蓬勃兴起338
三、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进程342
四、新时代非学历中医继续教育的纵深发展343
第六节 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度的形成345
一、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345
二、中医师承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结合的有效衔接348
三、中医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互嵌348
四、以师承学习中医方式得以巩固349
第七节 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349
一、突出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域的制度优势349
二、深化中医师承制度的改革与发展350
三、继续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必由之路350
第八章 民族医药学教育351
第一节 民族医药学教育的历史基础与政策背景352
一、新中国民族医药学教育的历史基础352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族医药学高度重视35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医药学教育从蒙医药、藏医药起步356
一、蒙医药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356
二、藏医药教育体系的初步发展358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多个民族医药学专业相继设立360
一、制定促进民族医药学教育的政策措施360
二、蒙医药教育的恢复发展362
三、藏医药教育的逐步扩大363
四、维吾尔医药、朝医药教育的开启364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民族医药学教育的发展和壮大366
一、民族医药学教育政策不断完善366
二、已有民族医药学教育的新发展367
三、多个新民族医药学专业的建立369
四、民族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375
第五节 民族医药学国际教育的建设情况376
一、民族医药学留学生教育的起步376
二、民族医药学留学生教育的发展377
三、海外民族医药学教育的开辟378
第六节 民族医药学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379
一、把握民族医药学教育的重要地位379
二、认识民族医药学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379
三、多措并举发展民族医药学教育380
参考文献381
附录385
附录一 全书大事记386
附录二 全国中医药院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情况40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