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科学家与人文学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互不相通到彼此冲突撕裂。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与对话,正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华传统文化中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以及今日中国在科学与人文方面的现状,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要建设民主、富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科学与人文必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构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文化。 本书以两位学者对话的形式,阐述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和融合,对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内涵做了阐述,并对两种文化的冲突、倾向和思潮做了深入考察和哲学分析,以及对未来两种文化将何去何从进行了深入探讨。两位学者通过推演人类知识谱系的进化历程,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穿梭于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医学等各领域间,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做了清晰展示,并通过反思、辩论、探讨,将两种文化的未来、当今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发展现状做了描绘,以寻求今日中国两种文化的均衡发展。 目录 第一日中华传统文化中科学与人文的对话 百年社团:一部红色技术史 讲好中国制造的故事 工匠·技术·两种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些新尝试 两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第二日两种文化何去何从 两种文化何去何从 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 关于“科学大战”:有话好好说 科学时代的一丝人文主义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文化 第三日今日中国之“第三种文化” 今日中国之“第三种文化” 图之为用大矣哉 一位德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技术文化史 透视希腊、中国的科学与文化 科学圣徒和他对于中国的学术意义 第四日看科学家如何看待科学 看科学家如何看待科学 多元并存才对科学与人文交流真正有益 今天到底应该怎样看待科学 迷途的科学和它的哲学保姆 第五日关于科学的文化多元性 关于科学的文化多元性 后现代与科学:说不尽的故事 科学的反革命:半个多世纪前的先见之明 一碗来自剑桥的科学“宽面条” 笫六日什么是“公众理解科学” 什么是“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到底怎样理解科学 科学文化与流行文化 围观一场“为什么相信科学”的讨论 信任科学还是信任技术 第七日医学的温度来自不忘初心 医学的温度来自不忘初心 弥合科学与人文学科间的裂隙 避免强科学主义 布尔迪厄:哲学家的科学观 第八日亲近经典,懂不懂都有收获 关于霍金《站在巨人的肩上》 再走近一次爱因斯坦吧 作为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的人文情怀 笫九日人类和科学:谁控制谁 人类和科学:谁控制谁 文化正在向技术投降 法律缺位状态下的人工智能狂飙突进 咋越学越对科学不放心呢 第十日决定未来的,是科学还是人文 决定未来的,是科学还是人文 如何“在下一个百年里避免自毁行为” 人性来自基因还是来自文化 必须重新思考技术和技术史 《病毒》:一个出人意表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