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物的交往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形式,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体系中,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与条件,精神交往是物质交往的跨域与突破。同时,物质交往是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需要,它能催生新的生产力及其文明空间的诸多革新。在全球范围内,物的交往是全球史发生的重要纽带,也是全球史发展的根本基础。本书通过丝路上的“物的交往”展现了文明之间“思的流动”,揭示了“物的传播”本质,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传播与互鉴,加速了全球文明进程,也为当代丝路文明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撑。 内容推荐 本书站在全球物的交往视角,基于丝路物质文明交往、丝路制度文明交往、丝路精神文明交往三大层面,围绕器物、技术、制度、经济、艺术、文学、宗教七大要素展开研究。物质上丝路器物是中国美学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工匠精神或民族精神传播的物质符号,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技术与文化水平,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民族特色、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制度上丝路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拥有时空整体性的文化世界,表达了人类各文明的交汇及其精神,昭示丝路是中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桥梁。精神上丝路也是全球文明思想体系建构之路,丝路文明知识体系是人类知识体系生发、交流、融合与互鉴的重要形态。 目录 引论 一研究范式的困境与修复 二研究范式的援引 三援引研究范式的逻辑与使用 四结论 第一章全球文明互鉴:来自物的交往证据 一丝路:全球“物的交往” 二丝路古物:全球交往的锁链 三丝路文明互鉴:从技术物到文明物 第二章攫取与重组:流向欢洲的华物 一攫取华物:贸易、殖民与战争 二中国化欧洲的资源重组:外化、内生与革新 三丝路侨易现象的本质与意义 四丝路全球史的书写 第三章物的力量:中国和美洲的接触 一中国和美洲的早期接触及物质交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