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为解决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证据。在语言领域,有关语言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论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主导定位。但是,自从统计学习机制在婴儿语音学习中的作用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指向了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即婴儿与生俱来的初步认知加工能力作用于外部语言输入,从而习得了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认知加工能力的发展。神经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语言学习是先天的脑发育基础及其所支持的认知功能与学习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已有研究发现经典的语言皮层具有加工语言的先天适宜性,同时语言经验也对语言相关的脑结构和脑功能起到了塑造作用。
此外,语言学习也为认识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已有研究已经揭示了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对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塑造作用,揭示了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如何选择性地塑造特定的认知加工能力及相应的神经回路,以及先前的语言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交互影响如何引发神经活动模式的重组,等等。这些研究在揭示基本科学规律的同时,也为基于脑的可塑性的教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针对语言学习的成分、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语言障碍、第二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以及语言学习的促进方法等八个核心问题,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当前国内外语言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