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作者 封志明 等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人居环境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等自然要素评价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并进行分区分析。本已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自然与人口分布概况、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评价、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评价、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论文、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评价、以及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在介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概况、人口集疏变化与地域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先计算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地被指数,再依次完成地形适宜性评价、气候适宜性评价、水文适宜性论文、地被适宜性评价,最后利用上述四个指数构建人居环境指数,并进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分析。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目标 5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6 
1.2.1 研究思路 6 
1.2.2 技术方法 8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0 
1.4 基本认识与主要结论 10 
1.4.1 区域土地特征与人口分布格局 11 
1.4.2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11 
1.4.3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12 
1.4.4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3 
1.4.5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4 
1.4.6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 15
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7 
2.1 区域概况 19 
2.2 蒙俄地区 22 
2.3 东南亚地区 26 
2.4 南亚地区 29 
2.5 中亚地区 32 
2.6 西亚中东地区 36 
2.7 中东欧地区 39
第3章 人口集疏特征与地域分布格局 43 
3.1 人口数据来源与处理 45 
3.1.1 数据来源 45 
3.1.2 数据处理 47 
3.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 48 
3.2.1 基于统计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时间变化 48 
3.2.2 基于栅格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 49 
3.3 人口分布的空间集疏特征 51 
3.3.1 研究方法 51 
3.3.2 基于基尼系数的空间集疏变化 51 
3.4 人口分布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4.1 研究方法 53 
3.4.2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国别差异 60 
3.5.1 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国家差异 60 
3.5.2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的分布 62
第4章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65 
4.1 地形起伏度的概念与计算 67 
4.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67 
4.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8 
4.1.3 地形起伏度提取方法 70 
4.2 地形起伏度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70 
4.2.1 地形起伏度的地理基础分析 70 
4.2.2 地形起伏度的地域统计特征 73 
4.2.3 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75 
4.3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地形适宜性评价 77 
4.3.1 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78 
4.3.2 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80 
4.4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分区 81 
4.4.1 地形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2/5,相应人口超3/5 83 
4.4.2 地形比较适宜地区:占地1/3强,相应人口超1/4 84 
4.4.3 地形一般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总量不到1/10 85 
4.4.4 地形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5%,相应人口不足1% 86 
4.4.5 地形不适宜地区:占地不到4%,相应人口不足1‰ 87 
第5章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89 
5.1 温湿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91 
5.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91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92 
5.2 温湿指数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94 
5.2.1 温湿指数的气候要素分析 94 
5.2.2 温湿指数的地域特征 96 
5.2.3 温湿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98 
5.3 基于温湿指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 100 
5.3.1 温湿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00 
5.3.2 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02 
5.4 基于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分区 103 
5.4.1 气候高度适宜地区:占地不足1/5,相应人口超1/3 105 
5.4.2 气候比较适宜地区:占地约1/10,相应人口占比近1/3 106 
5.4.3 气候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07 
5.4.4 气候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不足1/10 108 
5.4.5 气候不适宜地区:占地约3/10,相应人口不足1/500 109 
第6章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11 
6.1 水文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13 
6.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13 
6.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13 
6.2 水文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14 
6.2.1 水文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14 
6.2.2 水文指数的地域统计特征 117 
6.2.3 水文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20 
6.3 基于水文指数的水文适宜性评价 122 
6.3.1 水文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23 
6.3.2 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25 
6.4 基于水文指数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分区 126 
6.4.1 水文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超2/5 128 
6.4.2 水文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29 
6.4.3 水文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近1/4 130 
6.4.4 水文临界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0%,相应人口约占7% 132 
6.4.5 水文不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5,相应人口不足2% 133 
第7章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35 
7.1 地被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37 
7.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37 
7.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38 
7.2 地被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38 
7.2.1 地被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38 
7.2.2 地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43 
7.3 基于地被指数的地被适宜性评价 145 
7.3.1 地被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46 
7.3.2 地被指数与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149 
7.3.3 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53 
7.4 基于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分区 154 
7.4.1 地被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7,相应人口占比超过1/2 156 
7.4.2 地被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近1/6,相应人口不到1/5 157 
7.4.3 地被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约为1/7 158 
7.4.4 地被临界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6,相应人口不足1/10 159 
7.4.5 地被不适宜地区:占地超1/4,相应人口占比不足3% 160 
第8章 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与适宜性分区 161 
8.1 人居环境指数模型构建 164 
8.1.1 地形起伏度(RDLS)标准化 164 
8.1.2 温湿指数(THI)标准化 166 
8.1.3 水文指数即地表水丰缺指数(LSWAI)标准化 166 
8.1.4 地被指数(LCI)标准化 167 
8.1.5 人居环境指数(HSI) 167 
8.2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168 
8.2.1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表征的自然适宜性与性空间特征 168 
8.2.2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土地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70 
8.2.3 基于指数与因子判别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类框架 173 
8.2.4 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的分类划分标准 174 
8.3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分区 179 
8.3.1 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NSA)的性 181 
8.3.2 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CSA)的适宜性与性 187 
8.3.3 人居环境适宜地区(SA)的适宜性 193 
8.4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3 
图目录
图1-1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丝路环境”专项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5 
图1-2 “丝路环境”专项下设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总体布局 7 
图1-3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框架与技术流程 8 
图2-1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 20
图2-2 基于ASTERGDEM的蒙俄地区地形图(1km×1km) 23
图2-3 蒙俄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4
图2-4 蒙俄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5
图2-5 蒙俄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6
图2-6 基于ASTER GDEM的东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27
图2-7 东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7
图2-8 东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8
图2-9 东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9
图2-10 基于ASTER GDEM的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0
图2-11 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1
图2-12 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1
图2-13 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2
图2-14 基于ASTER GDEM的中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3
图2-15 中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4
图2-16 中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5
图2-17 中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5
图2-18 基于ASTER GDEM的西亚中东地形图(1km×1km) 36
图2-19 西亚中东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7
图2-20 西亚中东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8
图2-21 西亚中东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9
图2-22 基于ASTER GDEM的中东欧地区地形图(1km×1km) 40
图2-23 中东欧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41 
图2-24 中东欧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41
图2-25 中东欧地区2000~2018年 GDP变化趋势图 42
图3-1 沿线国家和地区1960~2018年人口总量及占世界人口比例 48
图3-2 沿线国家2015年人口总量分布图 49
图3-3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人口密度分布图 50
图3-4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特征人口密度值空间分布 50
图3-5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土地–人口洛伦兹曲线 52
图3-6 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各大分区2015年土地–人口基尼系数 53
图3-7 沿线国家和地区二级行政单元的人口集聚度分布图 58
图3-8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率 61
图3-9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空间分布 62
图4-1 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1km) 69
图4-2 沿线国家和地区平地空间分布图 72
图4-3 基于GDEM计算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地形起伏度空间分布 73
图4-4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形起伏度比例分布及其累计频率曲线 75
图4-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形起伏度随经度变化图 76
图4-6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形起伏度随纬度变化图 77
图4-7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关系及人口累计分布曲线 78
图4-8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图 81
图5-1 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km×1km) 93
图5-2 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1km×1km) 93
图5-3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温湿指数(1km×1km) 97
图5-4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温湿指数比例分布及其累计频率曲线(1km×1km) 97
图5-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温湿指数随经度变化图 98
图5-6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温湿指数随纬度变化图 99
图5-7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温湿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及人口累计分布曲线 101 
图5-8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图 103 
图6-1 沿线国家和地区降水量插值计算结果(1km×1km) 115
图6-2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表水分指数图(1km×1km) 117
图6-3 沿线国家和地区水文指数计算结果(1km×1km) 118
图6-4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文指数对应的土地比例分布及其累计频率曲线 120 
图6-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文指数随经度变化图 121 
图6-6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文指数随纬度变化图 122 
图6-7 沿线国家和地区水文指数与人口及人口累计分布曲线 123 
图6-8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结果 126 
图7-1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1km×1km) 139 
图7-2 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空间分布图(1km×1km) 140 
图目录
图7-3 沿线国家和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分级与分级人口数的相关关系分布曲线 142 
图7-4 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年平均NDVI与土地面积的相关关系分布曲线 143 
图7-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被指数随经度变化图 144 
图7-6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被指数随纬度变化图 145 
图7-7 沿线国家和地区地被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及人口累计分布曲线 146 
图7-8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被指数空间分布图 148 
图7-9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图 154 
图8-1 沿线国家和地区1km×1km人居环境单要素标准化结果 165 
图8-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各单项指标与人口分布相关性 168 
图8-3 沿线国家和地区(1km×1km)的人居环境指数(HSI)结果 169 
图8-4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和土地的相关性分析 171 
图8-5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表征的适宜性与性的分类框架示意图 174 
图8-6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三大类分区空间格局 179 
图8-7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七小类分区空间格局 180 
图8-8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NSA)的空间分布 181 
图8-9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较为不适宜区(PNSA)的空间分布 183 
图8-10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条件不适宜区(CNSA)的空间分布 184 
图8-11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区(CSA)的空间分布 187 
图8-1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性临界地区(RCSA)的空间分布 189 
图8-13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临界区(NCSA)的空间分布 191 
图8-14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适宜地区(SA)的空间分布 193 
图8-15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地区(LSA)空间分布 195 
图8-16 沿线地区人居环境比较适宜地区(MSA)的空间分布 196 
图8-17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地区(HSA)空间分布 198 
表目录
表2-1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土地、人口与GDP(2015年)的基本情况 20
表3-1 人口集疏特征与地域分布格局分析所用数据来源 45
表3-2 2015年沿线国家和地区二级行政区分级人口和面积统计表 52
表3-3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二级行政边界尺度的人口集聚度分级标准 54
表3-4 沿线国家和地区二级行政边界人口集聚度统计表 54
表3-5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集聚度统计表 55
表3-6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集聚度位序表 56
表3-7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人口集聚度统计表 59
表3-8 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60
表3-9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阶段划分 62
表4-1 沿线国家和地区各海拔相应面积比例与平均海拔 71
表4-2 沿线国家和地区地形起伏度主要参数均值统计 74
表4-3 沿线国家和地区各地形起伏度区间相应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分区统计 79
表4-4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指标 80
表4-5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的具体评价结果 82
表5-1 基于温湿指数的生理气候分级标准 92
表5-2 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温度对应面积占比与平均温度统计结果 94
表5-3 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相对湿度对应面积占比与年均相对湿度统计结果 96
表5-4 沿线国家和地区各温湿指数区间对应的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统计结果 101 
表5-5 基于温湿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 102 
表5-6 沿线国家和地区基于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 104 
表6-1 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降水量相应面积比例与平均降水量 115
表6-2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文指数主要参数均值统计 119
表6-3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水文指数区间相应的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分区统计 124 
表6-4 基于水文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分区标准 125 
表6-5 基于水文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结果 127 
表7-1 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相应的土地面积与人口占比统计 139 
表7-2 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归一化植被指数区间相应的土地面积与人口占比 141 
表7-3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地被指数区间相应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分区统计 147 
表7-4 基于地被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指标 153 
表7-5 基于地被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结果 155 
表8-1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主要特征值 169 
表8-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单项适宜性及其人居环境指数特征值 174 
表8-3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单项适宜性组合类型与人居环境指数特征值 175 
表8-4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7小类与人居环境指数特征值 176 
表8-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或性组合类型 178 
表8-6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结果 180 
表8-7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不适宜评价结果 186 
表8-8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评价结果 192 
表8-9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 19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