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作者有独特性。 郑重是《文汇报》极有特色的“布衣记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文汇报》从事新闻和文化报道,与文化界交往深厚,其文化个性和声望,令他首次且可能是专享的中篇回忆散文引人注目。其女儿是《读书》老作者恺蒂,在三联意义上,如父女两代,四手联弹,也是一段佳话。 2.文本真切而淡,淡得有个性,淡里显境界。 据说郑重先生的口头禅,“我就是个乡下人”“村野之人”,他就要平实回忆他那个不声不响的村落,为自己找一找灵魂的来源,由此感情的真切性和浓度并不低,而落笔行文能更为冲淡,不期然有了文学上的高格调。 3.细节,全部都是细节在说话。村落的来源,方言,数十有名有姓的农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一直在使用的农具的描摹,小农经济、风物民俗、熟人社会文化以及父母亲、妻岳家和乡邻甚至长工的相敬相帮……如果这不是乡土中国的微缩景观,那什么可以算是呢?更何况,全部是从亲身经历里面来的,不带任何拔高或其他功利目的。 内容推荐 此不到十万字的作品,乃上海著名报人、作家郑重在八十八岁时定稿的长篇回忆散文。得米望茶之年,作者回首那个几乎从未出现在文字历史、没出过一个大人物、少有地保存风土风物至今的普通乡村,那个闪现着农业文明和宗族文化夕照的“大郑家村”,平实地打捞记忆,穿过时间的薄雾,看看给自己的灵魂注入过什么…… 以作者薄有田产的父亲如何经营土地为经线,串起淮北大平原上,游击队、地保、土匪、族领等各方势力在乡间的出没起伏和农人的命运转折;又以对故土农物、方言、风俗等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细节的追忆和描摹,铺陈了勾勒了一幅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淮北大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当然地经历了中国一百年的社会更迭,却又仿佛被眷顾了或是被遗忘了,没有被冲击或剧变得面目全非。 格外冲淡蕴藉的文字,传递的是“风雨苍黄,人生如此而已”。 目录 大郑家:一个没有文字历史的村庄
故乡风物 关老陵 方言 老人的辫子和妇女的小脚 土地庙、扫天婆、砂礓地 石槽、石磙、石磨、石臼 看青人
我家的家史 我的一次经历:遭遇了绑票 我家的西堂屋 农业文化在我家 小农经济在我家 民风民俗在我家
大领 一汪荷花 青纱帐 双庙小学 大店集 再说我家的西堂屋 漫长的小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