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明前路方向,须看来时足迹。本书定名“绿色足迹”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书中主体内容揭示了陕北乡村聚落如何在黄土高原复杂地貌中走出一条适应性生长道路,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此为“过往的绿色足迹”;二是基于智慧挖掘,构建提出面向绿色增长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框架,转变“收缩即衰败”的认识偏见,从循环生命周期视角探索乡村从主动收缩到绿色增长的范式转换,并以生态适应导向的聚落体系优化、文化传承导向的乡村转型发展为例,通过实证应用为陕北乡村的未来之路提供可能的思路与借鉴,此为“未来的绿色足迹”。
全书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考察范围,通过挖掘该地域乡村聚落如何生发于特殊地貌、如何适应于气候环境,揭示并掌握其顺应自然、善用自然的生长规律和智慧,由此建立面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可参考可应用的技术路径,并在理论层面为全球乡村研究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国乡村样本及其智慧。
为便于读者速览,在此简述本书内容要点如下: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乡村聚落与可持续发展”,从三个发展维度、四段生命周期,分析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国际意义;第二章“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研究进展与新视角”,在全景综述近二十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解读现代分形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思想,并将分形方法贯穿应用于本书的技术论证部分;第三至五章分别从“生长环境”“生长历程”“生长智慧”三个方面深入解析陕北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的生长智慧及其内外影响因素;第六章“绿色增长:陕北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框架与实践”,强调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下,转变“收缩即衰败”的线性思维,从循环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乡村“从主动收缩到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