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缪荃孙年谱长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洪升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推荐
缪荃孙(1844 —1919),江苏江阴人,晚清民初的重要学者。他集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众多身份于一身,著述等身,成就极高。《缪荃孙年谱》以缪氏所著《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艺风堂文集》
等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其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方志编纂而成,运用文献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将谱主生平主要事迹、交游、著述等系年,详尽地勾画了缪荃孙一生的行迹。反映了缪荃孙的思想及文学创作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对其学术活动、唱和交游等作了细致的考订。
目录
前言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号筱珊,晚年号艺风。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九日生于江苏常州府江阴县申港镇缪家村,民国八年(1919)十一月一日卒于上海虹口谦吉东里四百七十七号寓所。他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道光二十四年的江阴申港镇缪家村,面山背江,小溪环绕,村人造双桥以渡,古典而静谧,安适宜人,还停留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阶段。这是当时中国的缩影。江山之秀蕴育了缪荃孙的聪明灵慧,时代遭际与家世文化、社会惯习决定了其生命趋向与生活框架。缪荃孙出生于一个仕宦家族,成童以后便循例入家塾读四书五经,以便走科举仕宦之途。十岁这一年他遭遇了太平天国战乱。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常州,江阴陷,申港为乱军盘踞,缪荃孙被迫携家人流离失所。四年后奉父缪焕章命入蜀,始得安定的读书生活。同治六年(1867),缪荃孙寄籍华阳,为座师孙毓汶、李文田所赏识,得中一百二十八名举人。后四上春官,终于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第,并于一年后散馆授编修,从此开始了为期二十年的居京为官生涯。这是当时大部分读书人的经历或终生追求的人生目标。接下来的缪荃孙更加深刻地融入了中国社会。
缪荃孙仕宦并不顺利。虽然他在京与当朝达官显宦常有交集,但宦途始终没有什么起色。这与缪荃孙的个性有关,也与其时时政为保守派所把持密切相关。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缪荃孙任国史馆总纂,因办“儒林传”坚持己见,与国史馆总裁徐桐意见不合。此事本系学术事务,然旗人出身的徐桐不学无术,顽固守旧,心胸狭窄,以此构怨,此后与缪荃孙事事龃龉,缪荃孙的仕途发展。光绪二十年(1894)御试翰詹,缪荃孙考卷为徐桐抑为三等一百二十四名,罚俸两年。缪荃孙的仕途陷入了困境,乃“浩然有归志”,遂乞假省墓,自此倚身江表,一去不归。在当时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这不是缪荃孙一人的遭遇,与其相先后,他的同辈友人若梁鼎芬、李慈铭、朱一新、袁昶、费念慈、许景澄等均有相近乃至更为惨烈的遭遇。
与宦途相反,缪荃孙在学术上是不断取得进展的。缪荃孙走上学术道路,与其自幼受到常州先贤影响有关。常州为清代学术重镇,硕儒辈出,缪荃孙自幼受当地学风熏陶。李兆洛、丁晏、孙星衍、洪亮吉、汤成彦等都或直接或间接对其产生过重大影响。时代学术风气也对缪荃孙影响甚大。缪荃孙在成都的学术实践,以及得入李文田、张之洞之门,在京抠衣翁同龢、潘祖荫之门,均对其治学大有助益。在居京二十年的宦途生涯里,缪荃孙与当时中国最很好的学者朝夕相处,在京所结交诸友,如王懿荣、李慈铭、朱一新、沈曾植、王锡蕃、盛昱、朱溍、丁绍基、孙德祖、陶在铭、屠仁守、张鸣珂、汪鸣銮等,无一不是在乾嘉学风影响下长成的学者。夏孙桐评价其“恪守乾嘉诸老学派,治经以汉学为归”,其上承乾嘉余绪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清代学术演进的惯性。
缪荃孙是张之洞阵营中的重要人物。自光绪元年(1875)缪荃孙执贽张之洞门下,一直深受张之洞眷重。修《顺天府志》,张之洞引为副手;丁母忧,邀其进广雅书局;丁父忧,畀以经心书院讲席;受徐桐压制南还,命其主讲钟山书院;清末新政,招其主持江苏教育变革,继而授意其创办京师图书馆,等等。缪荃孙的学术及仕宦,无不受到张之洞的助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张之洞是晚清改革派的领袖、清末新政的积极推动者,缪荃孙则一直是张之洞新政的积极襄助者。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辛亥革命爆发,缪荃孙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为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其要者一是主持江苏书院转向学堂的变革,二是创办南北两大公共图书馆。这是缪荃孙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事业,也无疑是张之洞新政的成绩。
从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角度上来认识,考据之学到了晚清,事实上已经接近脱离时代思想、学术的前沿,此时今文经学与西学挽救危亡的思潮大兴。缪荃孙实际上没能理解这一趋势。他治考据学,至老而不悔,为此也曾与梁启超发生龃龉。然正是由于缪荃孙的坚持,使他在方志学、金石学、史学等领域以及在典藏、传播古代典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近代教育变革勃兴,西学汹涌而入,而中学被日益抛弃之际,他主张中、西学并重,旧学、新学同举,保存旧学,增入新学,并因理念与他人抵牾而辞去学职,转而创办可以开启民智、保存典籍的江南图书馆。当时持这一立场的不是缪荃孙一人,若张之洞、樊增祥、沈曾植等均有这种理念,故此时存古学堂在各地兴起。
从宣统辛亥年(1911)十月起,至民国八年(1919)缪荃孙去世,他一直以遗老的身份流寓沪上。这期间缪氏所交往之人亦多为遗老,他一直参加超社、凇社、逸社等雅集,赋诗饮酒,抒发亡国之恨、衰年之感。沪上遗老形成了一个近乎封闭的交游圈。他在沪上的生计,多依赖售书与坐馆脩金。馆事与其一生醉心的刻书、藏书事业及学术追求密切相关,成就了他生命最后一个阶段的学术辉煌。他先后与邓实合作编辑出版《古学汇刊》;为盛宣怀愚斋图书馆编藏书目录;为张钧衡、刘承幹刊刻丛书,鉴定版本,编纂藏书目录。缪氏自己也编刻了《烟画东堂小品》《荛圃藏书题识》等典籍。张元济、傅增湘、陶湘等好古之学者也时向其请益,张氏主持的民国间的丛书《四部丛刊》的编刻,也是缪荃孙率先发起的。这是在中国社会进入民国之后,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一步步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受到靠前冲击的背景下,他为文化递承、学术传承做出的不可泯灭的贡献。
总体来看,缪荃孙的一生和整个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和近代文化、学术息息相关,他也是时代的产物。在政治上他没有机会做出什么重大建树,但他对近代文化、教育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缪荃孙自幼在学术上深受乾嘉学派影响,最终也没有突破它的桎梏开创或接受新的治学方法,其学术成就很大程度表现在理董旧籍上,他是清代最后一代理董旧籍学者的典型代表,也一直是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坚定支持者与传承者。
宋以后之士人,往往有年谱,或士人自订,或门生故旧别撰,述其一生之行谊。缪荃孙遵古法,在民国元年(1912)也曾自撰年谱一卷,时间至“皇帝逊位,民国南北合同”而止,叙述他此前之经历与行谊。这为我们研究缪荃孙及其时代提供了珍贵资料。今天来看,缪荃孙自订年谱只是述其生平大要,且有其时代固有的视角,欲较为全面、深入研究缪荃孙的生平、学术,确立其历史地位,进而更为全面、立体地认识他生活的时代,还需要对其事迹做进一步的发掘研究。编写《缪荃孙年谱长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式。这不仅可以更为全面地梳理其一生的事迹,还可以将其放在近代史的框架下深入认知他和时代的关系。
缪荃孙一生著述甚富,今多传世,这为我们编写缪荃孙的年谱长编提供了足够的文献资料。长达三十九年的《艺风老人日记》无疑是最为核心的材料,其次是其文集、诗集、藏书记、金石目、笔记、校记、书札等著述,凡一百三十九种,另有其代人撰著三十三种。此外还有《艺风堂友朋书札》,保存了缪氏同时代一百五十七位知名学者与之论学的书札二千余通,无疑也是承载他与时代关系的重要资料。其交游友朋之别集、日记等著述,则可以为研究缪荃孙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近些年不断涌现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编写工作提供研究基础。本次研究即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展开。
由于缪荃孙编年研究的相关文献极为丰富,为更好地展现缪荃孙的生平事业及行谊,本《年谱长编》注重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注重将其事迹放在时代背景下展开系年,力图在时代的框架下展现缪荃孙的生平,也通过缪荃孙作为一个视角去书写那个时代。二是虽然是一部年谱长编,但也无法对谱主的方方面面做事无巨细的书写,本谱剪裁文献力求从大处着眼,以点带面立体化地叙次缪荃孙的事迹。三是对缪荃孙事迹的考证,充分理解文献信实的层级,力求客观。如,虽然《艺风老人年谱》与《艺风老人日记》都是缪荃孙所撰,二者相较,前者是二手文献,后者是一手文献。原因之一是《年谱》编写因总括而易失真;原因之二是《年谱》编写与所记事实发生时间相隔久远而难免记忆差池。故当两者记载有差异时,往往经过考察而取信于《日记》。四是充分利用书札。书札不仅可以呈现缪荃孙与友人的互动事迹,弥补《日记》记载之简陋,且书札的撰写往往是随情所至,不加布局擘画,真实记载个人情感,从而可以更加丰富真实地谱写谱主及时代。为此,本谱对相关书札系年考证做了大量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笔者学养有限,笔力孱弱,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教,笔者不胜感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