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赵一曼、江竹筠等等。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很好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编辑出版了这套“英雄故事丛书”,把这些有名的英模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本册为《英雄故事丛书》之《刘志丹的故事》。 内容推荐 马骆编著的《刘志丹的故事》是英雄故事丛书之一,《刘志丹的故事》精选了革命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当我们开卷阅读这些生动、形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珍贵图书时,仿佛看见光辉璀璨和感人泪下的英雄群体列队正向我们大步走来;似乎听到了英雄们高声歌唱的《国际歌》;好像伸手就能够触摸到英雄们跳动的脉搏。通过本书,我们又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英雄是民族的脊梁。 目录 引子 来生来生,刘家来了个好“后生” 学生运动领头人 整顿“马家军” 农奴戟,英雄血 虎口脱险 从头谋划武装斗争 智选“团总” 将计就计扩队伍 郡县之难 太白收枪建武装 南梁根据地 灵活机动的游击队 面对曲拆 风景这边独好 战友情深 反“围剿” 丹心昭日月 云开雾散 温情 英雄百战死,军民同悲伤 精彩页 千百年来,居住在贫瘠的陕甘黄土高原、披着破羊皮袄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改变自己苦难的处境。 这里,春季弥天的黄风,像利刀一样,削刮着初吐的嫩芽;夏天,烈日炎炎,烧烤着大地,黄土变成了沙粒;秋日,山洪泛滥,像饿虎般咆哮着,冲走了成熟的庄稼,房倒屋塌,川道的居民不得不栖身到山上的洞穴;冬月,冰天雪地,整个大地都凝结成了一个坚硬的冰块。 一眼望不尽的黄土山包,越变越黄,越变越光,简直像穷人被剥去了身上的衣服。封建军阀、土豪劣绅,仍然张着血口,吸吮着老百姓的血汗,恨不得刮走他们*后的一把米和仅有的一张羊皮。天灾人祸,把陕北人民抛人了苦难的深渊。贫穷、饥饿、瘟疫、战火、苛捐杂税、地租徭役像恶魔一样,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折磨着他们。一有天灾,经常出现狗吃人、人吃人的惨痛事件。在这块土地上,人民付出了多少血和泪啊! 陕甘黄土高原,从古时候起,就是鏖战的沙场。这里出现过千百次为保卫民族生存和农民求得自身解放的战争。这里曾是吴起、秦始皇、蒙恬、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唐太宗、郭子仪、范仲淹、狄青等历史人物驰骋的疆场。吴起镇(现改名吴旗)就是为纪念吴起而命名的。秦始皇北巡时,修在陕甘交界子午岭上的“直道”仍有遗迹可查。遍布在陕北山头上的城堡、关卡、烽火台就是战争的见证。 这里的居民,相传多为古代兵将的后裔,刚直尚勇。当苦难使他们再也忍受不下去的时候,就起来造反。隋朝时,农民领袖刘加伦曾率十万之众起义于延安。明朝末年,出现了米脂人李自成领导的中国历目前*伟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280年以后,即21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了,人民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陕北人民也纷纷起义。在保安县,1907年发生了有4000人参加的“硬肚”(言其有一身功夫,刀枪不入)起义,曾建立了农民政权18天。三年以后,又爆发了另一次起义,烧毁了保安县衙。辛亥革命时,保安农民包围了县城,赶走了清朝知县。 刘志丹,就诞生在这陕北黄土高原之中的保安县金汤镇芦子沟村。 保安,北宋时是边防上一个军事要塞。金汤镇则是前沿重镇。这里,西傍洛河,东依峻岭,十分险要。“金汤”二字就是古语“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城池之牢固,亦即“固若金汤”之意。至今古城旧堡虽已残破,但鏖战过的形迹,仍历历在目。自然使人想见当年我们祖先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