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1.本《文集》是在同事、好友和学生们的催促下自选完成的,是为了纪念从事教学工作50周年。 2.编选的时限。我是1960年7月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毕业留校的,该年9月新学年开始即走上讲堂,开始了教学生涯。第一篇文章《财政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范畴》,于1963年写成,1964年发表,其余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写作的。文章选取的截止年限为2010年。 3.编选的范围。这本集子只选在杂志上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没有选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讲稿、学术报告稿、发言稿等,由于量大、编选时间仓促而未能来得及选入;所选文章基本上属于财税经济方面的内容,只有2篇属于教学工作方面的,另外,有10多篇为《序言》;此外,《中华英才》记者采写的《强学力行》和记者孙建华采写的《治教、研学、为国分忧》作为附录,放在《文集》的最后。 4.《文集》中,有一部分文章是合写的,主要是与指导的博士生合作写成。选取的标准是本人提供思路、观点,参与部分写作或亲自修改的文章。合写文章的合作者,均在文章的最后注明。 5.选入的文章之间,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重复,这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的是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提炼加工。为了保持文章原貌,没有对部分重复的内容进行删节。 6.文章编排顺序是按发表时间排列,以便反映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和观点的发展变化。 7.为了保持文章原貌,只对已发现的文章中的个别错别字或标点符号做了修改。 目录 1964 【1】财政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范畴 1979 【2】有关积累与消费的一些情况——在中财委经济结构组情况交流会上的发言 1980 【3】试论折旧基金的性质和它同建设规模、积累率的关系 1981 【4】关于积累率的合理界限问题 1982 【5】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和内涵同基本建设的关系——兼论“把国民经济转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轨道上来” 【6】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金范畴及财政的实质 【7】谈谈大修理基金的性质和管理问题 1983 【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资金运动中的G—A过程 1984 【9】关于财政起源的几个问题 【10】财政信贷与物资供求平衡的关系及其数量界限问题 【11】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基金范畴 …… 精彩页 二、折旧基金同建设规模的关系 折旧基金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因而它同建设规模的关系,实质上是更新改造同基本建设的关系。弄清这两者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习惯把用折旧基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简单再生产等同起来,而把基本建设和扩大再生产等同起来。与此相联系,把更新改造排除在国家建设规模之外。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更新改造不等于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家知道,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固定资产更新是以原有结构和性能的机器代替旧的机器,当然属于简单再生产。但这是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一种表现,只存在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在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必然伴随着扩大再生产。这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更新伴随着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价值会不断降低,从而在固定资产更新时,可以用原有的折旧基金购买数量更多的固定资产,这是外延性的扩大再生产。第二,更新伴随着固定资产质量的提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绝不会是"古董复置"或"原打原",而是用质量和效能更高的固定资产代替原有的固定资产,这是内含的扩大再生产。第三,通过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改造,实现扩大再生产。既可以保留原有机器设备的外壳,而对它的部件和构造进行改造,使之效能得到提髙,实现设备现代化,也可以对关键设备、部件、工艺进行改造,以此实现扩大再生产。第四,在原有固定资产更新之前,用积累起来的折旧基金进行追加投资,实现扩大再生产。这就是我们说过的把折旧基金用作积累基金的情况。这种追加投资,可以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可以是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上述四种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但一般说来,总是几种情况结合在一起。总之,更新改造不等于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的一种形式。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的开始阶段,主要是通过新建的方式实现扩大再生产。而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实现扩大再生产的趋势越来越占重要地位,到了一定阶段,它就成为主要形式。目前,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主要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实现扩大再生产。例如美国机械行业的投资有一半以上用于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从1958年到1968年机床拥有量只增加了10%,而产量则增加了80%。这是主要通过更新改造,提高机床性能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