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将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上编《从肇始到成熟:两种体式及其演进》,着眼于小说文体的成熟过程,下编《文人独立创作普遍化时代的小说世界》突出小说文体成熟后,以小说家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全书贯穿文本的叙述策略,从文体、题材、叙事、语言、风格等角度,多方面描述古代小说演变的动态过程,并对众多经典作品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全书叙论结合,理据兼备,新见迭出,文笔流畅,使读者在亲近小说原典的同时,又能了解相关的小说史知识及分析方法,是一部体现了当前小说史研究前沿水平的著作,适应大学中文系专业课教学,亦可作为通识课教材及大众读本。 目录 绪论小说史意义上的文体与文本 第一节小说文体的确立与小说史的展开 第二节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民族特点 第三节小说发展的动力与小说史的分期及本书的内容 上编从肇始到成熟:两大系统及其演进 概说 第一节体多性殊的古代小说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创作主体与接受者的清晰化 第三节小说的功能 第四节文言与白话 第一章小说文体的孕育 第一节“小说”观念的起源与小说化叙事的产生 第二节神话传说的小说史意义 第三节先秦两汉叙事散文对小说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寓言与小说的寓意化 第二章小说的原初形态 第一节旧题汉人小说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志怪小说:背景与艺术 第三节志人小说的三种体式 第四节志怪、志人小说的异同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 第一节多体式共生并进的格局 第二节传奇的产生、发展及其文体特点 第三节唐代传奇的文体与叙事特征 第四章说唱艺术的初潮 第一节说唱艺术的渊源 第二节从俗讲到市人小说:唐代说唱艺术诸体的创作 第三节唐代说唱艺术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五章说话艺术的繁荣 第一节宋元说话的家数与体制 第二节“小说”的艺术风貌 第三节“讲史”及“小说”中的涉史题材作品 第六章文言小说的辑集与流变 第一节从《太平广记》到《夷坚志》 第二节传奇小说在宋元时期的新变, 第三节“三灯”及明代中期的新体传奇小说 第七章章回小说的形成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体制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叙事理念 第三节《水浒传》精神内涵的矛盾 下编文人独立创作普遍化时代的小说世界 概说 第一节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与舆论环境 第二节小说传播的商业化 第三节小说理论的小说史意义 第四节小说家 第一章从世代累积向文人的过渡 第一节《西游记》:寓意与风格 第二节《金瓶梅》的文本与接受 第三节“三言二拍”的编撰:如何“拟”话本, 第二章小说题材的类型化与发展 第一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及时事小说 第二节神怪小说与其他题材类型的合流及哲理化 第三节才子佳人小说:中篇体制的限度 第四节家庭小说的主题:惧内及其他 第三章短篇白话小说的新发展 第一节编纂与传播:世俗文化对文人精神的裹挟 第二节抒愤与开拓:文人作家对世俗文化的矫正 第三节圆熟与超越:小说文体的新变及局限 第四节短篇白话小说的变体与迷失 第四章文言小说的中兴 第一节《聊斋志异》: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第二节《新齐谐》和《阅微草堂笔记 第三节乾隆嘉庆时期的其他文言小说 第五章《红楼梦》 第一节曹雪芹的写作理由与《红楼梦》的性质及其时代意义 第二节“末世感”与“悲金悼玉” 第三节结构与细节:小说叙事的精致化 第四节心理描写与抒情意味:叙事文学的艺术兼容性 第六章思想化和才学化向小说创作的挑战 第一节《儒林外史》:对文化的反思 第二节才学小说的深与浅 第三节《镜花缘》: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第七章文人精神的衰退与回归世俗 第一节小说原创性的减退与续书、仿作 第二节狭邪小说中的“自恋” 第三节侠义与公案的分与合 第八章小说观念变化中的晚清小说 第一节小说观念的变化与小说创作态势 第二节报刊与小说创作方式的变化 第三节小说体制中的“短” 第四节晚清小说中的中国社会 余论小说观与小说史的回顾与期待 第一节“以西例律我国小说”之背景与流变 第二节知识结构的双重欠缺与角度偏差 第三节“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文体偏见与正面效应 第四节《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理念与表述方式 第五节重建小说史的坐标体系与叙述线索 参考书目 附录中国古代小说要目简释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