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弹指一挥间,从2001年秋开始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至今已经有10个年头了,全国上下围绕实验教材的有效使用举行了许多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认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教师努力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所提倡的理想的课堂教学尚未真正实现,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新教师和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解读教材不深、把握教材不准、设计教学预案草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说来,好的教学设计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教学设计不到位,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有名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的,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毕成。 目录 板块常规课教学设计 单元观察物体(三)(2课时) 课时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的练习课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7课时) 课时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的练习课 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第五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第六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第二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六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通用公式 第八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九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十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十二课时单元综合练习 探索图形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课时) 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第二课时分数和分数单位 第三课时分数与除法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分数的意义练习课 第六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七课时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第八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 第九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十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第十一课时公因数和优选公因数 第十二课时用优选公因数解决问题 第十三课时约分 第十四课时约分的练习课 第十五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十六课时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第十七课时通分 第十八课时通分的练习 第十九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十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 第二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课时旋转 第二课时画旋转后的图形 第三课时用旋转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第三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第五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六课时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第七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打电话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2课时) 课时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课时找次品 第二课时找次品的练习课 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 课时因数和倍数复习 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 第三课时分数加、减法和折线统计图复习 第四课时几何和图形复习 第二板块创新课教学设计 1.长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复习 3.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小数 5.因数和倍数总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