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与形成机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刘鲁 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01168)——“乡村旅游空间的生产:特征、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01168)——“乡村旅游空间的生产:特征、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持续冲击着乡村,同时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带动着乡村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不断更新、乡村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乡村本身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城市和旅游发展对乡村资源汲取方式的差异,必然使乡村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处于城市周边、邻近景区等特殊区位条件下的乡村,它们同时受到城市和景区旅游发展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多重功能与多重价值得以激活,乡村的发展随之呈现路径分异。本书将乡村发展置于城市、景区互动发展的整体框架中,试图从生产要素、区域空间结构、路径依赖等理论视角,剖析乡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重组,分析乡村与城市、景区交互过程中乡村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变更,阐释乡村打破单一路径依赖形成路径分异的动态过程。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选题背景2 1.1.1乡村振兴战略激励了多路径乡村发展的探索2 1.1.2旅游驱动乡村发展成为各地常见的路径选择4 1.1.3城市周边乡村的发展涌现出新的研究命题5 1.1.4乡村发展路径的学理探讨和实证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7 1.2研究目标与内容9 1.2.1研究目标9 1.2.2研究内容10 1.3选题意义11 1.3.1理论意义12 1.3.2实践意义13 1.4研究方法15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19 2.1乡村发展路径研究进展20 2.1.1乡村发展相关研究进展20 2.1.2乡村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进展24 2.1.3城市对乡村发展路径影响研究27 2.1.4景区对乡村发展路径影响研究31 2.1.5乡村发展路径研究总体述评33 2.2相关理论基础研究36 2.2.1生产要素理论与乡村发展研究36 2.2.2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与乡村发展研究42 2.2.3路径依赖理论与乡村发展研究47 2.3本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52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实施55 3.1案例地选取56 3.1.1案例地典型性说明57 3.1.2案例地概况59 3.2数据资料的采集61 3.2.1事件资料采集61 3.2.2文本资料采集62 3.3数据资料分析65 第四章“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的路径选择67 4.1景区介入与乡村转型:慕田峪村发展路径选择68 4.1.1初始路径选择:依托长城景区开发的初步发展69 4.1.2二次路径选择:外来经营者影响下的国际文化村建设73 4.1.3三次路径选择:景中村的形成与乡村转型调适80 4.2精英主导与国际视野:北沟村发展路径选择86 4.2.1初始路径选择:乡村精英回流主导下村庄环境改造升级86 4.2.2二次路径选择:农业乡村依托长城景区跨越式发展91 4.2.3三次路径选择:国际文化村建设向国际休闲度假乡村96 4.3从传统生计到多元发展:田仙峪村发展路径选择101 4.3.1初始路径选择:从传统农业转型水产特色养殖101 4.3.2二次路径选择:从单一水产养殖到多元乡村旅游业103 4.3.3三次路径选择:从多元乡村旅游业到农村休闲养老110 4.4发展滞后到谋求振兴:辛营村发展路径选择116 4.4.1初始路径选择:传统第一产业经济的发展116 4.4.2二次路径选择:开始谋求乡村旅游发展118 4.5慕田峪村、北沟村、田仙峪村和辛营村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121 4.6本章小结128 第五章“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的形成机制130 5.1城市溢出效应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制131 5.1.1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变化:从观光到休闲131 5.1.2城市资本流动对乡村发展的影响135 5.1.3人力资本流动对乡村发展的影响146 5.2景区辐射效应对乡村发展路径的影响机制154 5.2.1景区开发初期:对单个乡村初始发展路径的改变155 5.2.2景区转型升级:从单个乡村到长城国际文化村158 5.2.3景区公司所有权转变:以景区为辐射的区域旅游发展161 5.3“城市-景区”双驱发展模式下的政策协同影响机制164 5.3.1政策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164 5.3.2政策对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的影响165 5.4“城市-景区”双驱发展模式下的乡村内部响应机制167 5.4.1生产组织方式的响应167 5.4.2乡村环境空间的响应168 5.4.3乡村社会文化的响应169 5.5本章小结170 第六章“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模式与干预优化173 6.1“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的路径模式174 6.1.1“景区主导-城市辅助”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 慕田峪村175 6.1.2“城市-景区”并重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北沟村176 6.1.3“城市主导-景区辅助”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 田仙峪村177 6.1.4“城市-景区”双重弱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辛营村179 6.2“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的干预机会180 6.2.1干预机会的概念及其解释力180 6.2.2干预机会一: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推动182 6.2.3干预机会二:回流的乡村精英的引领183 6.2.4干预机会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推动186 6.3“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路径模式的优化管理188 6.3.1“城市-景区”双驱型路径模式的优化机制188 6.3.2“城市-景区”双驱型路径模式的优化方向190 6.4本章小结191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193 7.1研究主要结论194 7.1.1“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呈现非线性、多元化发展 演化过程194 7.1.2“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以土地利用的空间 演变扩大呈现195 7.1.3乡村发展路径演变受城市溢出、景区辐射和乡村响应 共同影响197 7.1.4区域产业调整、乡村精英、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乡村发展的 关键干预机会198 7.2研究的理论贡献200 7.2.1提出“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理论分析框架200 7.2.2明确“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多元路径动态竞争的 非线性发展过程202 7.2.3揭示“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的干预机会及其 作用机制202 7.3研究局限与展望203 7.3.1研究局限203 7.3.2未来研究展望204 附录A访谈提纲206 附录B受访者基本信息209 参考文献2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