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独特装帧设计,让历史探索充满惊喜:封面之上,肖像被“刮刮乐”轻轻覆盖,如同历史尘埃静待拂去。轻轻一刮,瞬间穿越百年时光,“真容”跃然眼前。刮开此层,不仅是图像的显现,更是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历程的深刻审视。此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创新的呈现方式,引领读者步入一段既真实又引人深思的文化探索之旅。 ★珍贵第一手史料,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本书广泛引用了丰富的文化史文献,包括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如清宫档案、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记录,以及早期摄影艺术的文献等。在坚实的历史事实支撑下,书中生动再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历史场景,使其成为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富有阅读趣味的佳作。 ★中西文化对比与融合,视觉文化转型的全方位探讨:书中不仅详细梳理了中国传统肖像艺术的发展脉络,还将其与西方视觉文化进行了深入比较,揭示了中西文化在近代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从“御容”的跨国塑造到民间图像的跨国制作,从摄影术的传入到摄影观念的流变,本书全面探讨了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转型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深刻剖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视觉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的力作。依托丰富的史料支撑与近二百幅珍贵图片,作者从绘画、摄影、画报、工艺美术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审视了近代中国肖像艺术的演变轨迹,以及“写实”与“真实”观念在这一过程中的深刻重塑。书中尤为聚焦于两大视觉文化现象:一是传统“御容”艺术如何跨越宫廷界限,实现向民间的视觉转型;二是现代“真相”观念如何在视觉文化中确立,并影响深远。本书的研究视野广阔,不仅触及权威统治者的“御容”艺术,亦深入普通中国人的“照相”世界,从宫廷到民间,从传统到现代,细腻描绘出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多元图景。作者巧妙地将“肖像”视为集偶像崇拜、图像传播与形象想象于一体的复合体,深入剖析其多重属性与意义。全书结构严谨,分为“看见御容”“制造幻象”“寻找真相”三个部分,从表象、潜流、本质三个层面,勾勒了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三重进路。通过对慈禧肖像公开化的深入剖析、写实艺术对现代视觉观念的塑造,以及民间对真相的视觉探索等议题的详尽探讨,作者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视觉文化领域内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权威与民间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对话与交融,同时阐述了以慈禧肖像为核心的清代宫廷肖像的制作及其国内外政治生态的变化,以及近代西方摄影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渐渐“东方化”的现象 目录 序一 高名潞 序二 彭锋 前言 导论 肖像:视觉文化转型的一个议题 一、何为“现代”:西方视觉文化的一种历史分期 二、两种“肖像”:从“前现代”到“现代”的中西脉络比较 三、追问“写真”:传统肖像术语及其本土价值 四、何以“肖像”: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的一个议题 上编 看见“御容” 第一章 新政:“御容”禁忌的千年之变 一、新观众:清末新政与慈禧肖像预设受众的转变 二、新“御容”:慈禧形象在国外媒体的传播与祛魅 三、小结:祛魅的圣容与流转的现代性表征 第二章 博弈:宫廷肖像的跨国塑造 一、跨国合作:“御容”公开的肇始与契机 二、从祝寿到娱乐:1904年世博会与错位的跨国形象塑造 三、小结:博弈与错位的肖像外交 第三章 大像:油画“御容”的制作始末 一、外交着黄与私服着蓝:卡尔的前两幅油画 二、咸丰披肩与同治宝座:参展世博会大画及小稿 三、妥协与折中:卡尔作画的 四、半中国风格与非西方典型:华士的两幅油画 五、余绪:两幅大型油画像的百年展陈及其国际语境 六、小结:视觉文化转型、失败及反思 第四章 小像:宫中行乐图及其公共传播 一、行乐图:跨文化比较中的视觉呈现 二、读书像:视觉语言的性别分化与符号指涉 三、佛装像:从现实空间到精神统摄 四、扮观音:化身全能神祇 五、梳妆像:从女族长到东方仕女 六、小结:晚清国家形象跨文化输出的开端与失败 中编 制造幻象 第五章 复魅:走向民间的清宫扮装像 一、新传播:从宫廷到公众 二、新技术:幻境的新生 三、新形象:天下与寰球 四、小结:从“向内”到“向外”的形象转型 第六章 误读:中西之间的民间图像交流 一、图解:西式、中式、中西杂糅 二、对话:从“御容”到图像 三、语境:视线交织的现代性 四、小结:一种“误读式融合”的可能性 第七章 融合:民间图像的跨国制作与展陈 一、缘起:何为“艺术性”与“中国样式” 二、图式:形象源流与本土视觉创新 三、幻象:“写实主义的欲望”之外 四、小结:视觉现代性的另类可能 第八章 图说:艺术史的三种读图方式 一、偶像:图像学原型 二、图像:版本与传播 三、形象:“可见”与“不可见”的 四、小结:从“读图”到“图说” 下编 寻找真相 第九章 祛魅:中国近代摄影进程的一般叙事 一、妖术:中国早期摄影的双重建构 二、技术:摄影作为文明的表征 三、美术:从照相馆到美术照相 四、小结:20世纪中国现代摄影的历史语境 第十章 重构:晚清摄影观念流变 一、写照:摄影术传入中国之初的概念(1840年代前后) 二、影像:作为肖像画新法的摄影术(19世纪五六十年代) 三、照相:新兴商业与格物之术(19世纪70—90年代) 四、小结:中国早期摄影概念与客观性的建立 第十一章 本土:重审中国早期摄影史料 一、问题:追寻“本土”之眼 二、王韬日记:来自“本土”的比较 三、赖阿芳文献:来自“他者”的比较 四、并非“妖术”:“数百年以来恶意的妖魔化” 五、小结:追问“本土性” 第十二章 对流:视觉现代性的一种跨文化趋势 一、比较:西方早期摄影概念流变 二、客观:“绘画死了”与现代艺术的新生 三、小结:“东西对流”的现代视觉文化转型 结论 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进路及超越 一、图像/幻象/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三重进路 二、超越幻真:从“传神”到“写意” 三、求索真相:重溯“写真”之“真”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