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际上首部描述和论证中国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含页岩气地层时空分布的专著。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40多个钻井岩芯以及地表露头资料生物地层学研究,厘定了扬子区奥陶纪末期一志留纪初期笔石带的划分,综述了扬子区及全球奥陶纪末期-志留纪初黑色页岩的分布与特征,及其各项含气指标的变化、有机质的富集、物理指标分布规律、与斑脱岩分布的关系等,建立了扬子区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含页岩气地层的高精度对比关系;证实了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上扬子黔渝地区的阶段渐进展布模式和中扬子宜昌上升范围内的圈层展布模式,论证了扬子区奥陶纪末期-志留纪初期的页岩气都产自五峰组第2个至龙马溪组第6个笔石带内,直接指导了扬子区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为我国大力实施页岩气能源战略提供了科学支撑,也是基础研究应用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实践。本书可作为从事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以及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专业人员或者高校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1绪论(陈旭、王红岩) 参考文献 2扬子台地奥陶系、志留系展布的地质背景(陈旭、张元动、李越、樊隽轩) 参考文献 3扬子区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含页岩气地层的主要剖面及井位 (陈旭、王红岩、梁峰、陈清、罗超、周志、王文卉、李佳、刘德勋) 3.1上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3.2中扬子三峡地区 3.3下扬子及江南过渡带 参考文献 4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页岩气富集地层的分布模式 (陈旭、王红岩、聂海宽、武瑾) 4.1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间页岩气层甜点层段的确定及分布规律 4.2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问特殊笔石动物群的出现 4.3扬子区页岩气的富集高产段对各项地质条件的满足 4.4威远-长宁页岩气田实例剖析 4.5涪陵页岩气田实例剖析 参考文献 5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含页岩气地层的区域及全球对比 (陈旭、陈清、王红岩、张娣、梁峰、李佳、孙莎莎) 5.1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在扬子区内的对比 5.2奥陶系和志留系之交两套黑色页岩的全球对比 参考文献 6扬子区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古地理与环境演替 (陈吉涛、陈清、李文杰、施振生) 6.1研究历史 6.2华南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黑色页岩的展布模式 6.3川南泸州威远地区钻井岩芯微相研究 6.4华南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沉积过程与环境演替 6.5结语 参考文献 7中上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之交黑色页岩笔石带的划分与地球物理 测井及同位素值的对应关系(赵群、李超、孙莎莎、郭伟) 7.1笔石生物带与伽马测井响应的关系 7.2黑色页岩笔石带的伽马测井曲线特征 7.3奥陶系-志留系之交伽马峰值的全球性 7.4贵州习科1井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碳同位素测定与笔石生物带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8扬子区五峰组至龙马溪组火山灰沉积与页岩有机质的富集(邱振、葛祥英) 8.1研究背景 8.2地质概况与火山灰沉积 8.3研究方法与样品采集 8.4火山灰(斑脱岩)特征及物质来源 8.5火山灰沉积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 8.6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陈旭、王文娟、林长木) 参考文献 |